初次见面,盛怀宣便让李鸿章心服口服,不愧是首富的头脑

作为清朝末年的首富,盛怀宣虽说出身不算低,算得上一个当时的一个小康之家,但其“首富”之名却几乎尽数是他自己奋斗而得。

最初之时,盛怀宣不过是一个等着候补的芝麻小官,最后能成为首富,与李鸿章有些莫大的关系。

一、四平八稳与前途未卜

这一天,27岁的盛怀宣正打算前往福州,原因是父亲为他谋了一份差事——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文案。这沈葆桢是谁?林则徐的女婿,还是福州船政大臣,即便只是当他的一个小小文案,未来也是可期的。

但就在这时候,盛怀宣收到来自杨宗濂的一封信,希望他火速赶往淮均营务处,协助处理军事。其实,这盛怀宣不过一个候补的小官,名气远远没有大到被杨宗濂所需要的地步,何以会有这封信,难道是其中有何隐情?

原来,杨宗濂随李鸿章出征多年,李鸿章带领军队出征,队伍刚刚走到一半之时,朝廷下旨让李鸿章改道剿匪。其实,剿匪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军队方向一改,现如今队伍是到达目的地了,粮饷和武器却全部都堵在了路上。

都说,凡打仗,必然是粮草先行,这一次实在是因为突然改道才会造成困境。而杨宗濂之所以找到盛怀宣,不过也是广撒网,希望能够有人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盛怀宣要不要去呢?

如果盛怀宣去了,他无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直接得罪李鸿章与沈葆桢,没准未来就此被堵死,如果问题得以解决,他势必会被李鸿章重用,未来无限量。如果不去,盛怀宣的未来或许不会太成功,但绝对也能够四平八稳、一生富贵。

四平八稳的人生和前途未卜终点诱人,到底该如何选择?

二、事有轻重缓急

按照父亲的意愿,盛怀宣应当前往福州,求稳,但是对于盛怀宣来说,一味求稳,人生就失去了乐趣。有时候,虽然未知的未来有些可怕,但是与此同时,未知的未来也是令人向往的,毕竟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太无趣。

于是,盛怀宣选择了前往淮军营务处。略微了解情况之后,他便向杨宗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如今,之所以粮饷和物资会被堵在路上,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各路运输队伍都属于重要物资,但是路只有一条,独木桥自然是不能让一群人一起过去的。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并不是那么难了。盛怀宣建议,在粮、饷、武器上做出一个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粮、其次是武器、最后再是饷。杨宗濂听了之后,也是恍然大悟。其实,随李鸿章打仗多年,他并非无能之人,只不过一时被眼前的困境遮住了。

物资的问题解决之后,盛怀宣也等于是在杨宗濂面前大展身手,自然李鸿章是个爱才之人,盛怀宣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触到了李鸿章。当时,接触到盛怀宣,几乎就等于是未来的权势之路已经走了一半。

而后来盛怀宣的成就,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光有解决物资的问题,只能够让李鸿章对盛怀宣另眼相待,但并不足以让他重用盛怀宣。如果要得到李鸿章的重用,盛怀宣势必要征服李鸿章的心。

三、不攻自破

机会很快就来了。虽说物资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当前的物资根本不足以支撑在陕西剿匪以及后续的战争,而未来的军备物资尚且还遥遥无期,当然,如果李鸿章愿意,可以向左宗棠求救,因为他就在陕西。

但是李鸿章与左宗棠速来不太对付,两人关系也不好,李鸿章更是不愿意为这事情低头。当李鸿章问起盛怀宣,此时何解之时?盛怀宣顾左右而言他,一直在说左宗棠病重的事情。原来,左宗棠以此对朝廷施压,声称重病,要回乡养老。

李鸿章不解,要求盛怀宣直抒胸臆,无需拐弯抹角。于是,盛怀宣便表示,按照左宗棠的性子,他是绝对放不下西北的,此次重病无非就是装病,希望朝廷将淮军调回,省得在他的地盘之上罢了。

言下之意,这个局压根就不是问题,迟早会不攻自破。果然,没过多久,李鸿章收到了朝廷的调令。不得不说,盛怀宣看问题之时,果真是一针见血。未见李鸿章,以粮饷之事让李鸿章眼前一亮,初见李鸿章,以一句“不攻自破”彻底征服李鸿章,不愧为是未来首富的头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