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入山海关后所向披靡,为何惨败于准噶尔部?

清军自入关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原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清朝已成功征服并成功控制了东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正当清王朝崛起之时,在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也日渐强盛起来。公元1723年,雍正帝继位,在稳定内部后,他再次将注意力转向西北边境的强大邻居。

清军攻打准噶尔部落败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准噶尔部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的长子策零继承汉位。雍正帝准备趁其新王即位,内部不稳时对准噶尔部发动致命打击。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东亚大陆威风八面的清军,却在和通泊遭受到历史上的最大惨败。

公元1729年十月,雍正帝下决心发兵征讨准噶尔。清军北路统帅为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其部所辖有京师八旗兵,车骑营等共计2.3万精锐主力。以统领巴赛掌振武将军印,礼哈、岱豪等人任参赞。

1731年五月,清庭出兵征讨噶尔丹策零叛军,噶尔丹策零以小股部队拖住清庭西路军,并派出士兵向清军诈降,称准噶尔部目前在察罕哈达有一支部队正孤立待援,诱使清军离开其科布多大本营,孤军深入到瀚海之中,然后围歼。

清代靖边将军傅尔丹有勇无谋,选拔了其中近半数精兵,沿科布多河西进,在博克托岭、和通泊等地遭遇伏兵,损失近八成兵力。到了七月初一,清军仅剩下2000多人逃回科布多大营。

装备精良的准噶尔军队

准噶尔汗国是中国西北的霸主,地理位置优越,技术贸易往来十分便利。这使得清军所面对的这支强大的蒙古军队与过去宋、明代所遇到的完全不同。除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外,准噶尔部还从西亚与中亚大量引进了新的火器技术。

准噶尔是游牧民族,草原骑兵是其主要武装。但与传统游牧骑兵不同的是,除了传统的冷武器和弓箭之外,他们装备了使用了火绳枪。

1677年-1678年,噶尔丹部采取多种举措更新其武器装备,并在其军队中大量使用火器用以加强其战斗力。此外,由于准噶尔境内富含铜,铁,硝石和硫磺的矿产资源。

在中亚和西域国家的指导帮助下,它很快就具备了制造枪支,火药和铅弹丸的能力。因此,在康熙时期的清军面对的就是一支装备了大量火绳枪的准噶尔军队。双方交战时,准噶尔部经常是先用步枪射击,然后发射弓箭,最后进行在进行肉搏战。

1722年,俄军温科夫斯基大尉领命出使准噶尔,在他的随行日记中记载着:当时准噶尔军有精兵6万,预备兵力随时可以征兆扩充。骑兵是其主要兵种,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长矛、火绳枪、马刀等,还能熟练的使用自制火药。

除火器外,中亚式装甲也在军中很受欢迎。所用的锁甲大多是四环合一的开式防弹衣,其质量优于大多数清军从大陆工场获得的盔甲。至于在关键时刻使用的剑,由于中亚工艺和铁冶炼技术的保证,它也比清军的更好。

脱胎自前明的清军

直到雍正末年,清军的大部分军队都像是从明朝诞生的新军。明朝的步兵系统不仅被广大的绿色营地继承,甚至武器基本上都来源于明末的一系列技术引进。

无论是汉代的八旗步兵还是绿营,前明朝的大量本土火器都在一百年内被消灭。从1540年起,军队逐步装备一种被称为鸟枪的火绳枪,虽说这时当时的最好选择,但相对于准噶尔军队来说已经落后了。

清军不仅热武器相对落后,而且在其部队中还存在着比例较高的冷兵器。值得一提的是,准噶尔军队使用火枪也比一般由清军继承的明式霰弹枪好。

虽说欧洲的射线枪技术很早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清军装备的明式鸟错实际上是早期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航海家带到印度与日本的早期产品。然而,准噶尔的火绳枪却起源于时刻都在战争中的奥斯曼帝国,其武器效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