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变那些事—进攻河州(25)

1871年初,河州回民武装乘驻甘南清军范铭部兵变之机,出击会宁、通渭、秦州、清水、两当等地。清廷命令左宗棠进攻河州,但由于清军刚结束金积堡的战役,部队需要休整,左宗棠没有贸然进兵。

宁夏的回民起事被平定了以后,所有甘肃东部平凉、庆阳、泾州、巩昌、秦州、阶州等各州县的零星土、回起事全被肃淸。同治九年六月,左宗棠大军又克复了狄道、渭源二城。左宗棠一方面加紧开办耕垦,以“耕”代赈,分兵屯与民屯两种,为粮食生产的储备作长期的打算,一面将其军事指挥的大营从商泾州迁往静宁州,大军西指,河州战役即将打响。

为进攻河州,清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第一,加强和整顿甘南部队。甘南的清军冗杂,战斗力很差,屡次被回民军打败。左宗棠刚入甘肃时就派吴士迈等率部由陇州到秦州,以加强甘南防军的力量,这就是执行“三路平回之策”的南路军。1869年底,又派周开锡以翼长名义总统南路的诸军。周开锡到秦州后,即着手整顿甘南清军,遭到当地驻军的反对。由于他暴戾骄矜,激成兵变。后周开锡病死,南路诸军由总理营务处陈湜接任统领。

第二,准备渡河器材。河州在洮河以西,从狄道、陇西、安定等地用兵,须渡过洮河,所以,左宗棠令清军先准备好渡河用的船只和架桥器材,同时,整修道路,以方便部队调动和转运军需、传递文报等。

第三,筹集粮草装备。清军在进兵时,必须要经过渭源属境。这里人烟稀少,一片荒芜,粮草无法筹措,左宗棠便派出部队专事转运,命令清军在静宁等地储存了三个月的粮草。河州一带夏粮秋粮分别在7月底和9月底收割,左宗棠于是把进军时机选定在收获季节,以方便就地取粮。

1871年春,左宗棠已经剿灭了宁夏金积堡马化龙。这年秋天,兵分三路向河州进军:1871年7月底,左宗棠认为一切已准备就绪,便下令四十余营清军分三路进攻河州:中路以傅先宗率鄂军40营(多隆阿旧部)由狄道进兵,一半渡河西进修筑堡垒,一半留驻洮河东岸;左路以杨世俊率楚军20营,从狄道之南关坪进峡城;右路分别以刘明灯率楚军10营由马盘监经红土窑进康家崖,徐文秀率10营由静宁经会宁抵康家崖。左右两路则待中路在河西扎稳脚跟以后再行渡河。此外,又命令提督徐文秀统领后路部队由静宁进会宁,策应右路。同时,派遣五营清军分别驻扎河州东南的岷州(今岷县)和洮州(今卓尼东北)两城,并令洮州土司杨元率“番兵”四千余,把守拉卜塄、槐树关、沙马关、石关、新城堡等关隘,这些部队全接受左路杨世俊的节制。又调总兵徐占彪率领步队八营、马队三营,由中卫经靖远进至会宁西北和安定东北一带,防止河州回民军北进,并可以兼顾兰州。左宗棠自己也在1871年9月中旬由平凉经静宁抵达安定。

同时河州回民武装已经知道了清军即将进攻,加紧准备,防御清军的进攻。白彦虎等人带着陕西回军从固原州一带撤退到河州之后,与河州回民武装一起在洮河西岸修筑了一些堡垒。随后白彦虎等人率部前往西宁地区,河州回民武装又陆续修筑了不少新的堡垒。洮河东岸的康家崖和狄道,是河州回民武装的两个出入口。自1870年6月狄道被清军收复之后,康家崖便成为回民武装出入河东的唯一通道。因此,河州回民武装重点加强了康家崖对岸一带的防御。

1871年9月18日,刘明灯、徐文秀两部从安定出发,分两路进兵直插康家崖。刘明灯、徐文秀两部首先拿下康家崖,回军撤往三甲集一带。清军每到一处,就进行包围扫荡,目的是将正在洮河东岸分散活动的回民武装一并驱赶到康家崖,逼迫其背水一战,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因为清军在金积堡战役后进行了休整和整编补充,河州回民武装无力抵抗,为缩短战线,在洮河东岸进行了一次阻击,给清军造成了一点杀伤后,就撤往了河西,驻扎于离洮河西岸十里的三甲集一带妄图抗拒左宗棠大军的进剿。

刘明灯、徐文秀部占领康家崖后,左宗棠命令中路傅先宗部和左路杨世俊部在狄道用渡船搭造浮桥,派遣十二营清军过河后修筑营垒(分别在西坪、三岔河、陈家山顶等地扎营),以牵制回民武装,掩护右路清军渡河。回民武装以部分兵力在黑山头、高家集等地筑垒驻守,监视西坪、三岔河、陈家山顶的清军,防止清军偷袭;回民武装主力仍驻在三甲集,以对付康家崖清军的进攻。

回民武装在洮河西岸掘壕沟数道,并修筑有炮台,防守严密。康家崖近岸洲渚纵横,水深流急,人马难越,不利于渡河作战,清军发起多次抢渡都被回民武装击退。11月中旬,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率左宗棠亲兵等马步五营,由康家崖东南六十余里的站滩间道过狄道浮桥,与中路、左路清军配合,猛攻黑山头等处。徐文秀、刘明灯部乘机在康家崖、新添铺(康家崖南二十里)等地搭造浮桥一举抢攻渡过洮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