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戏作诗

根据所划定的研究范围,杜甫共有27首戏作诗,初看数量不甚大,但这不能不说是以沉郁顿挫诗风见称的杜诗创作中的一个奇迹。尽管这类写作方式是新奇的,也不是杜甫主要的创作倾向,但伟大的诗人总是可以驾轻就熟。《蔡宽夫诗话》云:"文章变态,固之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子美以'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为吴体《愁(强戏为吴体)》——笔者按,下同),以'家家养鸟鬼,顿顿食黄鱼'为俳谐体(《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以'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为新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虽若为戏,然不害其格力。"(《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八引)但需要交代的是,我们在此讨论杜甫的戏作诗,不包括《愁(强戏为吴体)》及《戏为六绝句》沉郁顿挫只是杜甫诗歌的一面,戏作诗则是诗人释怀地一笑,表现出难得的轻松。我们把杜甫的戏作诗分为四类,诗人于每一类中倾注的感情不尽相同。

一、表现友人的逸趣

这一类11首,在杜甫的戏作诗中几占一半。写这些诗的时候,杜甫把友人当作欣赏的对象,将他们的性格、行为、行事中的有趣之处写出来,表示自已善意的戏谑。此时,题目中的"戏"字是针对他人而言的。而诗歌多以夹叙夹议为特点。首先,杜甫谈友人乐善好施之举。他没有讥笑这种做法,而是完整记录了事件始末,再挖掘出其中有趣之处加以评议。《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为报自已在阌乡所获恩情而作,前诗围绕"姜侯设脍当严冬"一事,尽写少府为其渔猎的艰辛以及照顾之细致。三山老人语录云:"姜少府设軼歌云:'姜侯设姚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或谓讥姜之悭,……非也。盖言严冬天寒,天连日有风,黄河冰益厚矣。当此时而凿冰取鱼为軼,其意甚勤,故曰:黄河美鱼不易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八引)姜少府设脍的过程中由于天寒地冻,他手忙脚乱,确实会出现一些令人发笑的现象。但诗人意不在此,却道"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义"。其次,杜甫把观赏友人作画当作戏作诗题材,作《戏题画山水图歌》、《戏为双松图歌(韦偃画)分别表现了观赏王宰、韦偃作画所获得的乐趣,这份乐趣来自自己向友人讨画时友人的反应。"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戏题画山水图歌》),许学夷《诗源辨体》道:"夫一水一石,宁必十日五日哉?真是兴到方始下笔耳。"(卷十六)看来这是王宰故意与诗人卖关子。《戏为双松图歌》道:"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对此,韩国人李目卒光指出:"按韦偃画老松;盖画大松为难,而非偃所长,故极其赞美,而以此终之,所谓¨戏'也。"(《芝峰类说·诗评》)这又是画家的脾性促使诗人采取此种做法。再者,杜甫调侃友人的可笑行为。《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题注称:"甫赴华州日,许寄员外茯苓一本,戏题四韵附呈,许员外为求茯苓。"诗人于开篇答复道:"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接着再记叙自己为寻找茯苓所作的努力:"归来稍暄暖,当为劂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杨员外的要求让诗人颇为难,但他没有发牢骚,反而用一句"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调侃杨氏,帮助他翻然醒悟。《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又调侃李梓州沉迷女乐,似乎已忘了家中的结发之妻。而诗人在表达此意时却欲抑先扬,首先,题为"艳曲",并对李梓州与众佳人同乐的欢快场面与美人之貌大加摹写:"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立马千山暮,回舟水香"。最后,诗人笔峰一转:"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这一笔不仅足以使李梓州大为扫兴,还暴露了他贪恋女色而不安分的可笑行径。

二、表现自我的谐谑情趣

杜甫的诗歌创作与其人的性格一样都是十分丰富的。当他抒写忧国忧民之情的时候,他摆出的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但诗人也有情绪抒缓灵开敞的时候。这一类的3首戏作诗就是诗人心底里真性情的流露。此时题名"戏"是针对他自己而言的。诗歌也以记叙为主,较少议论。《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表现了自然界的优美和逸趣,当然。而《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乃杜甫居蜀时作,身在异乡,睹物皆觉怪,于是将当地风物风情用幽默的语气和笔调介绍了一番,并别出心裁地引入了方言。《蔡宽夫诗话》云:"诗人用事,有乘语意到处,辄从其方言为之者,亦自一体。"(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一引)因此,为了更好地表辞达意,杜甫就用方言词汇来指称当地物事,"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如此写,"或是姑为戏也","故特取其方言为戏,至今观者,为之发笑"(《蔡宽夫诗话》同上),都不是表达嫌弃或厌倦之意,相反却说明了诗人已坦然接受这种状况,并以"高枕笑浮生"的信念自我慰藉。《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读杜心解》:"旧以此诗为索引戏呈,遂来寒气之涌,而不知其非也。峽中朋宴殊简,得一曹长,便深嗟而乐道之。议者自家错解,乃云不类少陵本色,不知此正少陵本色处也。"可见杜甫的心灵并不是坚硬、冰冷的或者只有苦难萦绕其上的。从杜甫的戏作诗我们得以清晰地窥见诗人的本色,它包括了诸谑的情趣在内,这使人更易于接受。

三、表现自嘲之意

杜甫用戏作诗表现自嘲之意,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往往要求在诗中表明自己已经老了,但他又不服老,还要接着闻明自己的志气和才干。所以题名中的"戏"还是针对自己的。从诗歌体现的风格来看,诗人于诗中所作的描写或苍白、灰涩,或凄怆、悲凉,完全没有"戏"存在的空间,只见诗人在思考时流露出的辛酸之处,并且诗篇整体与其题目形成强烈的反差。《官定后戏赠》:"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杜臆》:"戏赠,公自赠也。"《读杜心解》:"此解嘲之什也。…上四,明辞就之故,五、六,自赠语也,……结言不得归,言外正有不乐久居之情。官虽定,仍未得志耳。"王嗣奭和浦起龙皆指出了杜甫用此诗自我解嘲。"老夫怕趋走"用滑稽的笔调形容他惶恐的心情,与"官定"之势形成反差,实际上这表示了他不因为少建功勋而自足,即"官虽定,仍未得志耳"。《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意佳期走笔戏简》云:"浮云不负青春色,细雨何孤白帝城。……虚疑皓首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又次提到自己的老,戏称因为自己老迈而劳烦他人操心。《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道:"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则表明自己博得他人怜悯之情不是依靠虚名,而是有真才实学的。由此,我们看到诗人尽管不避讳地自嘲,却总有一股不甘心的劲头潜在诗中。

四、表现强烈的讽刺意义

这在杜甫的戏作诗中只有1首《戏作花卿歌》,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开篇以看似褒赏的口气述花卿之威猛("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然后层层凸现其恶劣的行径("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最终用反语否定此人的作风与品格,表达对他的厌恶之情("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这首诗的讽刺程度是很深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描写的花卿之凶残,足以震慑人心,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唐诗纪事》(卷十八):"诗话云:有病瘧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療之。病者曰:云何?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瘧犹是也。杜曰:更诵吾诗云: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其人诵之,果愈。"《唐语林》亦载。这二则故事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但却能帮助我们理解诗人这种写法实际上是对花惊定的批判与指斥。其二,诗歌在结尾用了一个含反讽意义的推论,先道:"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这里给了人们一个假想,既然花惊定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必然会受到重用。可是诗人却由此前提推出了一个不顺理成章的结论,"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即花氏并没有受到青睐。这就把花惊定从开篇的高定位瞬间降低了下来,也让人们看清了他邪恶令人不齿的本质,最终达到对他进行讽刺嘲笑的目的。此时题目的"戏"字正是鞭辟入里地指向了写作对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