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错会”的“阿卡贝拉”

“阿卡贝拉”被认为是无伴奏的人声演唱复调乐曲,其实这其中也包括一种“错会”。

读《大英百科》,有“a cappella”条,意谓“无伴奏合唱”,如今音译作“阿卡贝拉”。百科条目释作:意大利语原意为“按教堂风格”,指由无伴奏的人声演唱复调(多部的)乐曲。原用于宗教合唱音乐,约起源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晚期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所作音乐中达登峰造极之境。

不过,百科的释条中特地标明其中的一种“错会”,因所传乐谱中没有写明独立的器乐声部,后世学者便认为合唱是没有伴奏的,但现已查明,当时是有一架管风琴或其它乐器照式照样“重复”某一个或几个人声声部的。这样看来,这一种“阿卡贝拉”的所谓“无伴奏”,只是因为曲谱抄录的“失注”而产生的一种误解而已。

其实,后世人的“错会”,却也有其可理解或者说让人感觉兴趣的地方,因后之视昔,特别是遥远的古代,总会钦羡那既已远去、不可复得的质朴和简单。相比于后来更加繁复的配器与配乐,后世人会想,那古代只依靠人声的旷古高远的意味与意境应是别样的美妙,见到古传的抄谱并未明注器乐的声部,便更是确证那本是“古所无之”的罢。而回到那古代的人们,替他们设想一下,本已有了所谓的简朴,心里或许便会追求能够更为丰富和错综一点,并不满足于单纯的人声,而觉得附加了器乐的声部更是悦耳而美妙了。这或者即是古今来“错会”的根本,在本已有的之外,更想添上一点尚未有的或者已失去而值得追怀的。

现今中外都有不少专业或者不过是业余爱好的“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成为繁杂热闹的现代音乐里的一股“清流”,这是由“错会”而来的一个果实,倒不妨不把那“错会”去说破为好吧。(李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