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卑贱的清朝劳工,退休前吐露毕生心愿,感动慈禧也影响了美国

提起哥伦比亚大学,想必很多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全球顶尖名校之一,这里培养了近百位诺奖得主和不计其数的优秀校友们,比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奥巴马、“股神”沃伦·巴菲特等等。然而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全美第一个中文系,而这与一位中国劳工有关。他的名字叫做丁龙。

▲丁龙旧照

严格地说,没有人知道丁龙的详细出身,甚至连他的中文名是否叫丁龙都不知道。人们只知道他的英文名叫做Dean Lung,生活在广东,18岁时被卖到美国加州做“猪仔”。当时华工的地位非常低下,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和所谓“黄祸”一词都源于这一时期。好在丁龙做事勤勤恳恳,于是在公元1870年得以离开铁道工地,被当地大亨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雇为在曼哈顿住所的仆人。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卡朋蒂埃不仅是加州奥克兰市(非新西兰滨海城市奥克兰)的首任市长,还是几家好几家铁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并且担任加州电报公司总裁、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董,正是在一次视察过程中,他发现了丁龙,所以才将其收为仆人。这样的大人物,脾气自然也不小。一次,卡朋蒂埃在酒后大发雷霆,将所有仆人都轰出家门。酒醒后,卡朋蒂埃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对自己的失礼行为非常后悔,然而丁龙依然为他准备好了早餐。卡朋蒂埃为丁龙的行为感到奇怪,丁龙解释说:“圣人孔子告诉我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不能因为你发脾气就离开你,我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卡朋蒂埃旧照

要知道,丁龙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居然能说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话,此事极大地震撼了这个大人物,他也第一次了解到那个积弱多年的东亚国家还拥有这样的深奥文化。他也是第一次听说“孔子”,并逐渐被这个中国仆人和他背后的中国文化所吸引。随着时间推移,丁龙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从卡朋蒂埃的仆人成为他的管家,一直任劳任怨。在卡朋蒂埃笔下,丁龙是个安静和善的人,他和周围邻居相处融洽,终生没有成家,一直帮助雇主勤勉操持家务。

▲哥伦比亚大学

即将退休之时,丁龙向主人请辞。卡朋蒂埃对于这位特殊的老友非常不舍,数次挽留无果,于是他询问丁龙是否有什么愿望,想要帮他实现。丁龙再一次予以谢拒,这一次卡朋蒂埃没有退让,他坚决要求丁龙说出自己的心底想法。于是丁龙向卡朋蒂埃提出请求,请他出面将自己一生积攒的12000美元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请校长设立一个研究汉学的机构。要知道,丁龙本人并非读书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然而即使远离故土这么多年,他依然对大洋彼岸的故国饱含深情。这个善良的仆人相信,文化的交流会促进两国互相了解,而了解会增进友谊;他相信,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美国,一定会尊重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同时他也深信,让美国了解中国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美国名校里办一个汉学系。

▲丁龙捐款信原件

作为哥大校董之一,卡朋蒂埃被这一番话深深打动,决定帮助他完成这个卑微又宏大的梦想。为此,卡朋蒂埃额外出资10万美元,唯一的要求是建立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系,并以“丁龙汉学讲座”命名。时任校长塞斯·洛非常犹豫,希望选择更有名更高贵的人来命名,比如刚刚访美的李鸿章或是清朝驻美公使伍廷芳。然而卡朋蒂埃特地致信给校长,评价丁龙:“在天性和后天教育上,他是孔夫子的信徒;在行为上,他像一个清教徒;在信仰上,他是一个佛教徒;但在性格上,他则像一个基督徒……我可以说,在我遇到的所有出身并不出色但是品性高贵的人中,如果有那些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那么他一定是其中之一。”

▲清朝驻美公使伍廷芳旧照

在卡朋蒂埃和丁龙的努力下,哥伦比亚大学最终于公元1902年创立了“丁龙汉学讲座”并设置“丁龙汉文化教授”的职务,成为全美第一个、北美第三个拥有汉文化研究机构的大学,这便是如今赫赫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的前身。胡适留美期间的导师、欧洲最著名的汉文化研究者夏德成为首位教授。从此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重要基地之一,包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在内的许多学者文人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慈禧太后捐赠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在此之后,卡朋蒂埃不断追加捐赠,累计达27.5万美元。此外,这一义举被清朝驻美公使伍廷芳特意汇报回国,慈禧太后为丁龙的拳拳爱国之心所感动,亲自下令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赠五千余册珍贵中文图书,李鸿章、伍廷芳等人也纷纷予以捐助。卡朋蒂埃于公元1918去世后,丁龙也随之失去消息,没人知道他的最终下落,有人说他终老美国,也有人说他叶落归根。不论如何,作为促成哥大汉文化系建立并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华文化的人,丁龙的所作所为,值得后世铭记感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