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一生勤俭节约?这件事却狠狠打了脸!

道光帝堪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与很多皇帝相比,道光提倡节俭,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从帝王的宫廷生活开始。

据说,道光帝身上穿的衣服要是不洗过三次,不会再换一件。道光穿衣,不仅不追求华美,甚至倡导破衣服缝补后继续穿用。道光的套裤因长期穿用,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他没有将其扔掉,而是命有关司事人员用一块绸布补上,继续穿用。

作为一代帝王,山珍海味,天天排宴,谁也奈何不得。道光皇帝却能体察国情,主动减膳。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道光帝每日只点四盘菜肴。道光还派大学士曹振镛经常微服私访便宜饭菜。

一次,曹振镛得知前门外兴福饭庄里,有一种名叫豆腐烧猪肝的荤菜,不仅鲜美可口,价钱也便宜,只要四十文一碗。道光帝当下就吩咐太监传话内膳房,每顿只做一碗豆腐烧猪肝,其他一概免去。

然而,一生崇尚节俭的道光帝,却不知为何在修建陵墓一事上,不仅公然违背祖制,而且还穷奢极欲给自己修了两座陵墓,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清代的皇帝陵墓集中在两处。一在直隶遵化,称东陵;一在直隶易州,称西陵。每个皇帝的陵墓建在何处,一般是不依个人好恶随意选择的。乾隆皇帝在嘉庆元年(1796),专门发了一道谕旨,要求历代皇帝要“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

所谓昭穆次序,即父子选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到道光时,顺治、康熙、乾隆已葬在东陵,雍正、嘉庆已葬在西陵。那么,按照昭穆次序,道光帝的陵墓就应该建在东陵。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道光帝的陵墓,却在清西陵,这是为何?

原来,道光帝在即位的元年就已经依祖宗定制,选择在东陵的绕斗峪建立“万年吉地”,后又觉得“绕斗峪”的名字不吉利,于是,命改“绕斗峪”为“宝华峪”。

宝华峪的陵寝从道光元年十月开始动工兴建,到道光七年陵寝工程完工,九月,道光亲自护送孝穆皇后的梓宫至宝华峪安葬。工期长达7年之久,工程施工也体现了朴实节约的原则,工程质量也非常坚固,道光帝非常高兴。

然而,事情在道光八年发生了变化。道光在一次亲自察看宝华峪陵寝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宫浸水的问题。发现陵寝地宫浸水后,道光帝十分震怒,不仅将负责陵寝修建和监督的众多官吏革职、罚银外,还降下谕旨将陵寝地面建筑和地下工程尽数拆除废弃。

废弃的道光陵寝遗址,今在东陵境内双妃园陵寝东面的小山坡上。历经百数年毁损盗掘,仍在近百亩废墟中随处可见瓦砾成堆,残破的石雕隐露地表,柏木桩钉历历可寻。由此可知,当年建成的道光陵寝工程耗费之巨大。

既然宝华峪浸水,使孝穆皇后逝后不能安魂,道光帝不是采取补救措施,拯救身处汪洋中的皇后,而废弃数百万工民修建七年之久的陵地,决定重新卜选吉地。

由于卜选陵地人员害怕在东陵的马兰峪再出现浸水陵地,故而几次卜选都不满意。道光帝无奈,只好听众穆彰阿的建议,遂即来到曾祖雍正开创的易州西陵境内遴选吉地。

西陵龙泉峪陵寝工程(慕陵)于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正式动工,至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竣工,耗时4年多。

龙泉峪陵寝工程共耗银二百四十多万两,比建筑宏伟、工艺精美的乾隆皇帝裕陵还多花了三十七万两,比穷奢极欲、豪费无度的耗银二百二十七万两的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也多花了十三万两。

那么,慕陵如此糜费,到底比其他清帝陵有何奢华呢?

仅以慕陵的用料为例。陵寝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金丝楠木在明清时期已十分珍贵稀少,故多数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丝楠木。雍正泰陵的隆恩殿,惟有门窗、梁柱用金丝楠木,其他各处多以他木代替。

正因如此,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寝没有一处三殿木料纯用金丝楠木的。而慕陵就连柱子、梁枋等全是独根金丝楠木,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还有,三殿的门窗、梁柱雕有各式云龙或蟠龙共两千余条,约需三万多个雕工。仅 这一项就耗费白银三万多两。道光帝不仅违背祖制,不在东陵选择万年吉地,还一废两建死后陵寝,不惜耗费厚资财富、时日人力之举,真是对其一生倡俭戒奢的最绝妙的讽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