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等于好人、大侠多是大佬:探秘中国古代残酷的江湖法则

近代的武侠小说虚构了一个文人想象中的世界,给大侠、好汉等词语拔高了很多。其实在古人的语境里好汉并不等于好人,大侠也往往就是大佬。

好汉这个词最早就不和好人划等号,它指的是有战斗力的男人,“汉自武帝征伐匈奴,二十馀年,马畜孕重堕殒,罢极,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之为汉儿,人又曰好汉,自後为男子称矣。”在两汉时期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场老油条、战力强悍的双花红棍都是好汉的代表,董卓在东汉的所做所为就够得上好汉的标准,实力坑爹的马超(马超和曹老板对阵疆场在前,曹老板杀马超全家在后,马超在魏晋时代的风评并不好。“隗嚣捐子,马超背父,其为酷忍如此之极也”)也是地道的好汉。

好汉的定义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在唐朝“好汉”还特指功名显赫、能干大事的顶级官场大佬,武则天就问过狄大神探:“朕要一好汉使,有乎?”,狄仁杰推荐的人选可不是战无不胜的李元芳,而是杀伐果断的张柬之(他果然干了大事);

到了宋元之际,好汉的定义又变成了敢于犯法、能搭救别人的绿林人物,所以你别看水浒故事里的宋公明坑死的百姓无数,他还是很符合当时的好汉定义。即使到了近现代南方很多地区的好汉事业也就是当强盗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在现代语境下水浒好汉的事迹才逐渐淡去了血腥本色(宋江、李逵、董平等人的事迹没法不魔改)

而最早意义上的侠也并非为国为民的功夫高手,而是舍得掏钱的土豪,侠的最早定义是“三辅谓轻财者”。。“游侠”的原始意义是交游圈中的发号施令、帮人排忧解难的人,也就是罩得住、能帮人的大佬。

在两汉豪侠也是地产兼并的重要角色,“任侠并兼”“豪杰兼并”经常出现在两汉的地方官报告里。还有一些大侠干得事情远远突破了现代人的道德底线,唐朝的郭元振郭大侠就在县尉任上买卖过自己辖区内上千人口(当时一个县有万户就很强了,这相当于现代的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买卖数万人口),他一边卖人一边救人,在唐朝的黑白两道上是及时雨一样的角色。

好汉、大侠是古代丛林法则的产物,他们之间的义气只对同类有效,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这些人往往就是虎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