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诗人写于逃亡时期的七绝古诗,字里行间尽是国破家亡之感

国家不幸诗家幸。很多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惊世名篇,就在于他们对苦难的社会现实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才写出这样精彩的诗作。古典诗词长期以来的诗言志、诗缘情的文学传统,让他们的诗词内容充满了太多的感慨。

人生境遇,国家安危,千古兴亡,征夫思妇,游子思妇、人生百态等等,都可以融入到诗作当中。而他们对于自身的生活体验,更是有直观的描绘。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唐诗,就写于南宋末年诗人逃亡时期。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这就是谢枋得《春日闻杜宇》。这首古诗只有28个字,但是字字泣血,字里行间都是国破家亡之感。

整首诗没有一个字写到诗人自己是在逃亡之中,也没有一个字写到自己是处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也没有一个字写到自己所经历的国破家亡。但是他借助于春天听到杜鹃声声悲鸣来写今天自己内心的感受,人生的境遇。这更给这首古诗带来了几分凄凉之感,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感受到其中的悲苦。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春天的时候,正是杜鹃鸟声声鸣叫的时候。诗人在逃亡的路上听到声声悲鸣,内心也是很苦。因为这杜鹃鸟的叫声很像“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样的叫声也让诗人萌生出了回乡的念头。但是他也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能回归故乡呢?听到这样的悲鸣,也只能把所有的思乡之情的埋在心中,感受到那说不尽的苦痛。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而后的诗句更是表达这种绝望。如果有谁知道“望帝”真的灵验,那么可以帮我问问他,问问他什么时候才是归期,才能让我回到故乡?

天涯沦落之感,国破家亡之痛,都在这杜鹃声的声声悲鸣之中。

南宋末年,不管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史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坎,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后来虽然封建王朝延续了几百,但从来没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繁华。

所以对于此时的诗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其实也蕴含着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思念和归属。他们就像是已经感知到此后几百年的文化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所以才会在诗词当中有这样颠沛流离的国破家亡之感。

文化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