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说:清朝这个皇帝最圣明,可惜他生了一败家子,把清朝败了

我们总是说康乾盛世,但是这一时期能够留下如此的美名仅仅是因为康熙和乾隆吗?对于这段时期,日本有位学者稻叶君山曾说过,康熙是开垦的,雍正是种植者,而乾隆则是收获者。由此可见他对雍正是有着极高的评价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对雍正有着如此评价呢?

我们知道,雍正是个做实事的人。他在位期间,总是将国家的实际情况放在首位,并且也事事以国事为大,作为一个统治者,他真的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而也正是有他这种为国为民的坚定的心,才使得当时能够发展得顺风顺水,而也正是他的治理,对康乾盛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他刚一上任就对朝廷中的腐败风气进行了严格的惩治,并且还直接就告诉大臣自己对于这些虚伪的贪官的厌恶之深。

根据史料的记载,雍正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他整日亲自批阅上百奏章,总是熬夜到凌晨。而他之所以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在奏章批阅上,不仅仅是因为奏章的惊人数目,还因为他每一份奏章都是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地去看的,有时候他在奏章上写的批语甚至会比奏章本身的字数还多。

但奏章本身上面的话也都是大臣想对皇上说的话,因此其实有些奏章中还是带有非常多大臣的个人情感的。所有有些心存贪念的人可能不会直接将实情全都告诉皇上,而是会有所隐瞒,甚至还会在其中说一些马屁话来讨好皇上。

对于这些东西,聪明的雍正又怎会不知晓?他对于奏章上的事情也不会选择全部相信,而一旦让他看到有夸大之嫌的奏章,他都会在上面写上批评的话,甚至还告诉所有的大臣都要引以为戒。

一七二四年,河南发生了蝗虫灾害,巡抚上报时在奏章中写道:此次蝗虫灾害未被消灭的仅十之一二了。但雍正在看到了这个奏章以后,稍加思考,认为蝗虫是极难消除的,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更可不能将蝗虫消灭得如此快了。于是他就找来了在河南任职的其他官员想要询问其中的真相。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巡抚果然是谎报了。

皇上就立刻将河南巡抚找来把他骂了一顿,说他这可是欺君之罪,如有再犯那必然不会轻饶了。巡抚当时感到惶恐万分,但一路磕头道歉,表示自己不会再犯。不过又过了不久,他却在一次谎报了事实。

两年后,甘肃旱情严重,盼了好久,才盼来了一场小雨,而这时他马上就上报皇帝说这里马上要丰收了,并且还趁机讨好了一番皇帝。雍正看了说,那里明明旱情严重,怎么会丰收?这种假话他都看烦了。

因此,一旦要写奏章上报皇帝,那么肯定是要有什么需要皇帝决断的大事情了,而不是写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情。呈递奏折也是十分耗人力物力的,一位大臣写奏章的频率是多少比较合适呢?对此,皇帝曾写过批语:“如果有大事上报,那么短期内可以高频率写奏章,但如果没什么大事,长时间不写奏章也是没关系的。”

他坚持的东西始终是务实,不过林子大了总是什么鸟都有的,即使他已经挑明了没事不要来烦他,还是有一些想要讨好皇上的人会借着写奏章来和皇帝联络感情,总是写一些无聊的琐事。对于这种行为,雍正总是会严肃地制止。

我们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回顾历史,许多皇帝都是偏听则暗的,他们甚至只是挑那些讨好他的话去听,或者是只听好事,整日活在盲目的自信中,还自以为自己把国家治理得有多好。而对于那些不好的事情,则总是会被选择性忽略。

雍正是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也发现了历代皇帝的这些弊病,于是他便告诉大臣们,自己想听的只是事实,不能只说好事不说坏事。而为了能够让大臣们多说一些实况,他还对敢于说忠言的人进行奖励。

他在位时,地方掌管军务的岳钟琪则总是说逆耳的忠言,但他也因此频频得到皇帝的褒奖。在一七二五年,他所掌管的地区出现了叛乱,他将名单巨细无遗地上报给了雍正,雍正在看到岳钟琪上报的奏章的时候心里非常开心,立刻派兵去清查这些名单上的人。

一国的统治者,必须是要有非人的能力才能胜任的。不过,皇帝虽然是个明君但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圣人,对于一些事情,他自己也知道通过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的,对此他也非常的有自知之明。

当遇到他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他不会打肿脸充胖子,而是表示,他自己对这件事没什么了解,需要他人的协助。比如在曾经处理台湾事件的过程中,由于他对当地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就明确地说出了自己对那里的情形不了解,因此也不敢草率的定夺。于是,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经办台湾事情的大臣了。

而他也曾经表示,自己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完全不出错,如果他什么事情做错了,那大臣们一定要指出来,一定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对于这种态度,他也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就这么实施的。

有一次,雍正选出了一个叫周英的人去西藏担任统帅。不过,此人却性格莽撞,其实并不适合做统帅。当地的官员则直接说出这个人不适合做这个职位。这件事被雍正知道了,他就派另一个人去了,并且还在大臣面前坦言是自己用人不当了。

正在位的时候,一直为了国家而奋斗,他拨乱反正,解决了很多康熙遗留下来的问题。在他驾崩以后,乾隆继位。在乾隆刚继位的最开始的十年里,他也是有些作为的,保持了父辈传下来的昌盛的状态。

不过,后期就不行了,他简直成为了清朝财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此,乾隆也被称为“清朝最大的败家子”。大清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朝十二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