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闭幕”的书画展,谁在无动于衷

眼下,不管是京城还是省地,书画展有一怪相:展览当天热热闹闹,剩下展期内几乎无人问津。

开幕当天,到场的不是真正来观展的人,而是被请来的“各界朋友”,开幕式结束基本意味着展览结束。

书画展已然成了社交媒介,成了书画家、主办方等朋友聚会、朋友的朋友相互结识的一个噱头。至于接下来几天有没有人观展,似乎没人在意。

西园雅集图

“开幕即闭幕……有什么好尴尬的,都是这样。人们根本不懂传统艺术,我们有什么办法……”

这是一朋友的无奈,恐怕也代表了大家的想法,一件“不正常”的事成了常态,把责任之过推给社会、推向大众,甚至推向某些难以把控的复杂因素等等。大环境如此,所以,对谁也都无所谓了。

据观察,当今,各地的书画展无非以下几类:一是政府主办;二是协会主办;三是以推广、销售为目的的商业展;四是各大美术院校参与的毕业展、纪念展。

王羲之 长风帖

前几年市场比较火时,书画展以商业展为主,甚至部分协会主办的展览也是以推介主席、副主席为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名利,书画展的教育、教化功能几乎被弱化殆尽。

书画界一直都在呼吁并强调艺术的普及,自己却没有担负起引导大众艺术审美的责任和义务,至少没有认真去做。

对此,肯定会有人提反对意见:“开幕=闭幕”是个社会问题,和引导艺术审美有什么关系,云云。还会和教育、历史、经济、发展等扯上关系,反正是越宏观显得越有学问,就是不会想到自己做了什么、该做些什么?

张芝 终年帖(局部)

我们艺术一线的书画家,难道不该最先做些什么吗?做些力所能及的,比如,在一场书画展中,引导大众看懂自己的艺术作品,让人觉得不虚此行。这样的潜移默化,会渐渐影响大众审美,时间一长,也算是为改变“开幕=闭幕”怪象出点儿力。

艺术上的事儿,总期待艺术以外的人来完成,你的心是有多大?

以一场书画展为例,看看书画家及艺术工作者们都做了些什么。

柳公权 尝瓜帖 (局部)

一场书画展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找场地、挂作品、邀来宾、做宣传、开场=结束。来宾名气大即为“隆重”,人多即为“盛大”。

至于展期内有没有人观展,像是守株待兔,靠“天意”、存侥幸,“愿者上钩”。一场艺术展,全是俗样儿,不过是朋友帮忙完成的一次“简历”。

米芾 致伯修老兄尺牍 (局部)

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以挂了多少幅作品、办了多少次展览来衡量的,而是以什么样的思想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也有的书画家说,“我办展主要是因为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创作到了一个节点上,想听听朋友对作品的看法,对创作的评价,不想别的……”

此类书画展作品风格未建立,艺术未成熟,却急着办展览,不知在展什么。想请朋友指教,精选一幅作品即可,为何要到美术馆搞一屋子纸?“展丑”吗?也属当今书画界一怪现象。

颜真卿 多宝塔碑 (局部)

大众审美需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书画家及书画艺术工作者都是这方面的老师,别人可以不理,唯独我们不可坐等成败,因为每件艺术品的寿命长短,都少不了大众的参与。

应该花点心思在大众身上,至少从每一场书画展开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