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 年轻时失去了丈夫,夜晚用这个土方法度过余生

自从明朝的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来之后,再加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儒家教育的推广,古代的女性地位滑到了历史的最底层,男权社会女人基本上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办法和自由,而且在古代女人很看重自己的贞洁,对待自己的婚姻始终保持的是一个坚贞不渝的态度,有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风气,所以这一风气禁锢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女性

在以前的社会里会出现很多贞节牌坊的东西吗,这是国家鼓励女子忠贞,其实也是统治者的统治利器,一方面彰显了他们的宽厚仁慈,一方面又稳定了社会,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宋史》《元史》《明史》,载有大量的贞洁女子的传略,《清史稿》更有《列女传》四卷,创下中国历史之最。清代节妇典型段氏、董氏和杨氏,丧夫时最大的只有21岁,最小的只有15岁,守寡时间分别长达79年、80年和101年!

《清史稿·列女传》:“李豁然妻杨,永年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豁然卒,杨年二十一。事舅姑孝。抚子尊贤,娶妇王,生子而尊贤卒,姑、妇共抚孤孙至成立。杨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寿百二十,守节百有一年。”

《清史稿·列女传》载:董氏嫁胡源渤,“源渤卒,董年十五,为嫠八十年,年九十五乃卒。”

看看这些坚守自己贞操的女子,为了自己的婚姻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很多女子年轻时候就学做女工,为了熬过漫长的岁月,就用这种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长年累月的做活,让自己忙起来,

忙到什么都不会去想,累了撑不住就睡觉,醒来继续做。基本上所有的寡妇守寡技巧都是一样的,段氏守寡始于清朝,清朝史书有记载,这位寡妇17岁丧夫,96岁去世,为了走过余下的人生,他搬进城市里,

为人做工,这个女人的后代考取了进士做了大官,但是他仍然像下人一样干活做家务,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打发时间

白天的时间好打发,但是长夜漫漫,又要去做什么呢?这个寡妇死之前告诉自己身边的人,如果丧夫,不要学她,因为实在是无法煎熬下去,每当夜晚来临,

她会撒下一把铜钱,在漆黑中一枚一枚的摸出来,用这种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累垮,如此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的痛苦作为外人是体会不到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