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旷世奇才——莫扎特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35岁英年早逝,为后世留下了几乎涵盖当时所有类型的不朽音乐作品,堪称音乐界的旷世奇才。

莫扎特,作为音乐神童的他在幼年便游历欧洲,盛名在外。或许是身上的光芒过于耀眼,成年后却被四处排挤。无论境遇如何变化,音乐始终是他与这个世界交流的语言。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1719—1787)是萨尔斯堡大主教教廷交响乐队的演奏员和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波特尔(1720—1778年)也具有极高的音乐素养。受益于良好的遗传基因,莫扎特表现出神童的才华。

3岁的小莫扎特便展现出奇特的音乐才能,具备绝对音准和超出常人的记忆力。5岁时,他便请求父亲教授大键琴,随后亦涉及小提琴、管风琴和乐曲创作。6岁的小莫扎特已谱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列奥波尔德珍视儿子的音乐才能,亲自编写练习曲,教他认识各类曲目的调式、节奏和风格,为莫扎特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莫扎特一家:父亲列奥波尔德,少年莫扎特以及姐姐安娜,一家三口在风景宜人的花园中弹奏和歌唱。

列奥波尔德挖掘出儿子的音乐天赋,并且愿意与众人共同欣赏旷世奇才的音乐。为了锻炼儿子的演出能力,同时让儿子可以有机会聆听当时欧洲先进的音乐大师的教诲,父亲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姐姐安娜开启了欧洲巡回演奏之旅。

这次巡回演奏历时11年,足迹遍及慕尼黑、维也纳、海德堡、巴黎、伦敦等欧洲各大城市。各地民众都惊异于这个孩童超乎年龄的音乐演奏能力,美妙的音符流光溢彩般的从其貌不扬的小朋友手中倾泻而出天然的充满了纯真与自由的诗意。法王路易十五聆听了莫扎特的演奏,并且热情款待了巡游的莫扎特一行,“音乐神童”的美名遍及欧陆各地。

列奥波尔德不是疯狂的炫子狂魔,在展露儿子的音乐才华的同时,时刻关注提高小莫扎特的演奏能力。列奥波尔德抓住一切机会安排儿子与当地的音乐家会面,耐心听取他们的指导,督促小莫扎特集众家之长进一步提高演奏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小莫扎特在伦敦结识了巴赫,两个跨时代的音乐大师实现了第一次接触,可谓是音乐界的重大事件。莫扎特对巴赫十分崇敬,他的音乐受到巴赫很大影响。另外,小莫扎特一有机会就去欣赏不同乐派的演奏,开阔自己音乐视野的同时兼收并蓄,为己所用。

莫扎特佩戴着金靴徽章的半身像。这枚徽章是1770年在罗马教宗克利蒙十四世授予他的。

为了提高莫扎特在歌剧方面的技巧,1769年到1773年列奥波尔德又带领小莫扎特开始了第二次音乐旅行,此行的目的地主要是歌剧的故乡意大利。除了正常的演奏工作外,莫扎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聆赏著名歌剧的演出上。这两次欧洲乐游对莫扎特的成长至关重要。莫扎特提高自己的舞台经验的同时得以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音乐理论和一流的演出,全方位的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积累的音乐素材成为他后来创作各种类型音乐作品的不竭源泉。

莫扎特具有罕见的音乐天赋却没有停留在神童的光环下止步不前,除了糖果和漂亮的衣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把小莫扎特的目光从音乐上移开,是不断的颠沛流离。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场演出到另一场演出,即便是旅途与演出的间隙都是满满的学习与功课。莫扎特对音乐的敏感被开发到极致。

奥地利的萨尔斯堡。萨尔斯堡可能是莫扎特最爱也最恨的地方。爱它是因为这是他的故乡,生了他养了他;恨它,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满腔的音乐才华却被逼逃向他乡。

也许莫扎特太过流光溢彩,他就像高飞在天上的雄鹰,寻常地方很难让他栖息,所以成年之后的莫扎特长时间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主顾。

在他的故乡萨尔斯堡,新的雇主柯罗雷多充满掌控欲,不但反对莫扎特的出游,而且规定他的作品必须为了宗教仪式而作。自由不羁的莫扎特对这些限制十分不满,他与亲王大主教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的三年里不断恶化。所幸的是莫扎特在这段时间与海顿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对他孤独的心灵总算是个慰藉。

海顿欣赏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曾对他的父亲说到“在上帝面前,我要诚实地告诉你,你的儿子是我所认识或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有最好的作曲学问,也很有品味” 。莫扎特也十分喜欢与海顿交流,称“只有他具备了能使我欢笑并且深入我心灵的秘密” 。莫扎特与海顿的交往体现到音乐中,他吸收了海顿音乐方面的诸多长处,丰满了自己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亲笔誊写的《莫扎特d小调安魂弥撒曲K.626》中的一部分,该乐谱现收藏于维也纳的莫扎特故居中。

巡游受挫归来的莫扎特在萨尔斯堡的处境更加艰难。亲王大主教变本加厉的讽刺揶揄归来的莫扎特,经常公开的以“饭桶、废物”称呼音乐神童。莫扎特是何等的心高气傲,难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此般羞辱,终于与亲王大主教彻底决裂,以独立作曲家的身份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在维也纳,莫扎特遇到了康斯丹彩·韦伯,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尽管列奥波尔德和未来岳母极力反对二人的恋情,可是陶醉在甜蜜爱情中的年轻人怎么能听进父母的意见呢?莫扎特与韦伯不顾一切的步入婚姻的殿堂。莫扎特的一意孤行导致父子关系破裂,父亲留话“好自为之”,终止了对莫扎特的经济支持并离开了维也纳。


1780年的莫扎特一家

莫扎特夫妇虽然感情和睦,婚姻生活幸福,可是两人都不善于理财,加之喜欢玩乐,两人经常入不敷出。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莫扎特被迫接下大量作曲工作。此时的莫扎特,经过了生活的历练,音乐开始走向成熟。在维也纳兼收并蓄的音乐环境中,莫扎特创作出耀眼的音乐成果,他的流传甚广的歌剧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例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皆如此》《后宫诱逃》《魔笛》。可是超负荷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莫扎特的身体健康,为他的英年早逝埋下了祸根。

三十几岁本该是一个音乐家的黄金岁月,可是莫扎特的身体状况却不断恶化。《魔笛》等歌剧使他名利双收,不善理财的莫扎特迅速千金散尽。

一位不知名的灰衣使者用丰厚稿酬作为诱惑,促使莫扎特答应匿名为他创作一首《安魂曲》。因疾病和贫穷而衰弱的莫扎特,仍然勉力维持,用生命最后的荣光创作《安魂曲》。35岁的莫扎特勉强写完其中的四重唱《至慈耶稣》与《泪之目》后便与世长辞。

在维也纳的莫扎特雕像

不祥的安魂曲成为莫扎特最后的遗作。应他的妻子康斯丹彩的要求,后来这首曲子由他的学生完成。传说莫扎特在《安魂曲》里见到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先兆,这个传说被用在福尔曼《莫扎特传》的电影桥段里,浪漫的想象是否符合事实只能留给后人猜测了。

莫扎特年少即有盛名却在35岁英年早逝,贫病困顿的生活也没有使莫扎特放弃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和海顿一起开创了古典乐派的新风格,他的音乐吸收不同地区和派别的长处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乐风。莫扎特用最简单的音符演奏出的音乐中充满灵巧、纯净,轻轻打开听众的心扉。听众在莫扎特音乐中接受洗礼,远离尘世的烦嚣,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这位音乐旷世奇才为世界留下了最接近天堂的旋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