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朝花夕拾——扑朔迷离的“围园劫后”计划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曾密谋包围颐和园、劫杀慈禧太后,这是真的吗?军机处和袁世凯的日记白纸黑字,当事人却坚决否认。时隔一个世纪,尽管历史学家找到新的证据,整个事件却依然疑云重重。

颐和园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

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里提到,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夜里拜访,要他调兵包围颐和园,杀了慈禧太后这老朽。这就是历史上称谓的“围园劫后”计划。9月24日,谭嗣同戊戌六君子被捕,到了28日,未经审判就被杀害。谭嗣同被害,“围园劫后”真假死无对证。康有为等维新派是不是真的谋划一场“围园劫后”计划,成了一件历史悬案。

袁世凯说的话,一般认为他是为了向慈禧太后告密邀功,不可采信。被认为是“围园劫后”谋划人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否认有这个计划。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也特别提到这件事,并坚决否认。

戊戌六君子

可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却让史家无法忽视。戊戌六君子被害的第二天,军机处有一段记录,清楚载明维新派纠结乱党,密谋包围颐和园,想要劫持慈禧太后,所幸被察觉,及时被制止。这与袁世凯告密的口吻一致。那么,这是军机处根据袁世凯的告密记录?还是慈禧太后为了应付外国人指责而指使伪造的?当时未加审判就将戊戌六君子处死,既违背清朝关于犯人的审判法律,又招致列强(主要是英国和日本)的不满。不过,军机处的记录一向十分严谨,伪造几乎不可能。

紫禁城内的军机处

光绪皇帝也不认为有“围园劫后”这样的阴谋。戊戌变法之后,虽然慈禧太后往往代光绪皇帝发旨,但关于维新派的制裁方面,还是逼迫光绪皇帝违心地亲自下旨。在光绪皇帝这些主笔谕旨中,从没有提过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这样的内容。

“围园劫后”真假未明,难窥究竟。

这时,“围园劫后”的一位重要人物:毕永年是否记录了这件事,就成了解开谜团的重要关键。毕永年是湖南一个地下组织的豪杰,谭嗣同的同乡和好友,谭嗣同邀请他到北京来帮忙。据说,当初拟定的计划是这样的:由谭嗣同劝说袁世凯杀荣禄,并率领军队从天津到北京包围颐和园;然后再由毕永年率领勇士数十人,一举抓住慈禧太后。史家一直想找出毕永年的相关记录,可惜毫无所获。

毕永年

1985年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这一年,史学家杨天石在日本外务省的档案里,找到了毕永年的日记。据毕永年的日记《诡谋直记》记载,他到达北京后,住在南海会馆。康有为多次与他谈论包围颐和园,逮捕乃至处死慈禧太后的打算。但计划难以实际操作,毕永年不以为然。康有为最后想借助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9月18日午饭时,同住会馆的钱维骥告诉他,康有为要杀太后。毕永年回答:“我早知道了,康有为就想要我去干呢!”晚上,谭嗣同前往法华寺走访袁世凯。次日,毕永年从谭嗣同那里获知,袁世凯未明确允诺。富有秘密活动经验的毕永年认定事已败露,立即搬出会馆。

另外,据杨天石说,慈禧太后去世以后,康有为曾经想说出围园计划,但是梁启超反对,认为还不是公开的时候。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在海外流亡,梁启超想回国开展政治运动,好为戊戌六君子平反;如果这时承认当年曾密谋杀慈禧太后,就等于承认慈禧太后抓杀维新人士有理,岂不是自找麻烦?对回国进行政治活动相当不利。因此,康有为与梁启超在此就有了“保持缄默”的默契。到了民国时候,有人写信问康有为,康有为始终不承认有过“围园劫后”的计划。

康有为

不过,既然毕永年日记明确证实了“围园劫后”确实存在,这件历史悬案应该可以水落石出了。

且慢,结论还不要下得太早。这个明证不久就出现了异议,以考据著称的戊戌变法史学家房德邻对于毕永年日记的史料价值表示质疑,他认为《诡谋直记》有诸多漏洞,不能将其当成信使来研究。

本来以为已经解开的“围园劫后”历史谜团,又陷入云雾中。看来,这个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要想完全厘清,恐怕还得费一番功夫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