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潜艇艇长 为你讲述潜艇兵的战斗生活

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艇长唐春烨接受中国军网记者采访。中国军网记者孙智英 摄

【先锋精神代代传】

“80后”潜艇艇长 为你讲述潜艇兵的战斗生活

■中国军网记者孙智英 栾宝玲 通讯员茆琳

“经过一周的准备,我驾着潜艇缓缓驶离码头。白露刚过,秋高气爽,多云的天,微微的风,让繁忙紧张的出海考核透出一丝惬意,相比遭遇两次强台风的那次出海真是舒服了很多。”在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艇长岗位上实际任职已经12个月的唐春烨,讲述最近一次出海考核时,感觉像是驾着游艇出游,而说起最惊险的那次出海,他却说得风轻云淡,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一样。

我睡觉的“床”功能最多

执行某次远航任务期间,唐春烨所在的潜艇遭遇了两次强台风,风力达到15、16级,当时他们是从航经的海域正面通过,在水下深潜的“蛟龙”晃动幅度达到12度,而在平时,潜艇潜在水下几乎是不晃动的。

遭遇台风的那晚,唐春烨从床上掉下来三次。他说,当时的状态,大家侧身睡觉的话是侧不住的,因为潜艇晃动幅度太大没法睡觉。他只能平躺着,两手使劲儿抓着床板。

潜艇上的床难道没有护栏吗?记者疑惑地问。“有些床是有护栏的,但是我睡觉的床没有,它还有其他功能。”他神秘地说。

潜艇上空间狭小,环境逼仄,床位少、官兵多,能利用的一米多长的地方都会成为官兵睡觉休息的“床”,他的床是属于功能最多的一个地方,这个床既是餐桌也是会议桌,既是书桌也是临时手术台,最后才是睡觉的床,大家轮流值更,自然也是轮流睡觉,床一直都处于使用状态,那晚他值更结束,刚躺上床就摔了下来,把旁边凳子上睡觉的战友也砸醒了。

经过惊心动魄的几小时,强台风还未远离潜艇所在海域,但是他的下一个值更时刻又要到了。 责任编辑:孙智英

潜艇破浪前行。(资料图)

聚少离多的爸爸,也是好爸爸

有一对龙凤胎的唐春烨迎接了孩子的出生,却因为执行任务没有等到孩子满月就出海了。他说他已经是非常幸运的父亲了,因为他的很多战友的孩子都是在执行任务期间出生的,出海前他们的宝宝未出生,也不知道胎儿性别。出海后,身处大海深处,与世隔绝,他们无法与家人联系,自然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性别。待任务结束回来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在潜艇上会猜一猜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性别,靠岸后,急急忙忙奔回家中探望,才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大家把这种由于工作性质无法见证孩子出生无法知道孩子性别的情况,称之为一种生活给予的小惊喜。

虽然驻地离家不过25分钟车程,但是唐春烨回家的时间并不多,偶尔周末回趟家,也会像准备出海执行任务做准备工作一样,精心计划好回家要做的事,在陪伴家人这件事上,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过。

唐春烨说,我的很多战友是在条件非常艰苦的部队,有的在岛上,遇上台风,两个月也下不了岛。我的同学当中有十几个人现在都是艇长,大家回家的频率差不多,一个月能回驻地的家一次就很不错了,比起那些家在外地、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的战友,我已经很知足了。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告诉你。”这句话,是潜艇部队官兵对家人说的最多的话。

聚少离多,是潜艇部队官兵与家人相处的常态。他们因为执行任务,无法见证孩子的出生,无法给孩子过生日,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但是,正如唐春烨艇长说的一样,潜艇部队的官兵天性乐观,远航归来,他们剪短长长的头发,刮掉蓄满的胡子,清清爽爽的回家,他们想让孩子在第一时间见到一个精精神神的爸爸。 责任编辑:孙智英

年近九旬的潜艇老兵写给支队的信。

有封信我一直“装”在手机里

在支队的军史馆,存放着一封信,这是一对年近九旬的夫妇写给支队的信。这对夫妇既是战友也是夫妻,他们是胡介山和罗治淮,最为珍贵的是,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潜艇兵。这封信是他们2015年来支队参观时所写,字迹舒展豪迈,笔锋遒劲有力,字里行间还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参观支队的激动心情。

唐春烨将这封信拍了下来,一直存在自己的手机里,每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看看这封信。

唐春烨说,两位年近九旬的老兵,参观完支队回去后特意写下这封感谢信,与其说是感谢,不如说是他们对潜艇兵岁月的追忆和对中国海军潜艇事业发展的赞叹。

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是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是开创中国潜艇事业先河的种子部队。1954年6月1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艇独立大队,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宣告诞生。

“回想当年……我们时常回忆那火一样的青春年华。”在条件艰苦的新中国潜艇事业开创之初,这两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潜艇兵,从零基础学起,克服没上过潜艇、没有教材、没有经验、没有专业知识等难题,将一生的岁月奉献给新中国潜艇事业,60多年后回“娘家”,他们对潜艇部队恋恋不舍的这种情怀,不就是“听党话、爱海洋;当种子、开先河;敢牺牲、打硬仗;图强军、筑梦想”的先锋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这两位老兵像开垦北大荒的先驱者一样,他们燃起了一堆篝火,我们一代一代的潜艇兵给这堆篝火添柴,让这团篝火越烧越旺,反过来照亮更多人,温暖更多人。”唐春烨艇长用这个形象的比喻给我们讲述了他对“先锋精神”的理解。

其实,对于这种精神财富的传承他也有着自己的方式。

唐春烨艇长写的《艇长日记》,他要把《艇长日记》当作孩子十八岁的成人礼。

“我将记述并感悟自己在潜艇艇长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在我的可可、乐乐十八岁那一天,以此作为成长的礼物送给他们。”在《艇长日记》里,唐春烨写下这样的话。

虽然,他的孩子现在才4周岁,但他已想好了要把《艇长日记》当作十八岁的成人礼送给孩子,他想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用日记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分享,这也许是他这个军人老爸特有的“陪伴”与“挂念”,对于孩子而言,这也是最好的家风传承。 责任编辑:孙智英

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艇长唐春烨接受中国军网记者采访。中国军网记者孙智英 摄

在这支潜艇部队,有兵龄超过29年的老班长,也有刚入伍的“00后”新兵,他们在流动的国土上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在大洋深处的波峰浪谷间,共同忍受着远离亲人的孤独,也一起享受着亮剑深蓝、决胜深海的战斗豪情! 责任编辑:孙智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