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大限之日,美国的态度发生松动

作者:阿尔法

11月4日,是特朗普要求世界各国全面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的日子。在大限之日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美国的态度却出现了松动。观察者网11月2日消息称,美国将在伊朗石油制裁中给予8个国家豁免权,正式的豁免名单预计将在5日公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特朗普作出了改变呢?

伊朗石油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法国等8个国家,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日韩。据了解,禁令下达后,日韩两国最先响应美国号召,而韩国的态度最坚决,表示严格按老大的指示办。日本的态度则有点模棱两可,一方面表示将遵守特朗普的禁令,另一方面又在禁令落地前大量采购伊朗石油,并私下游说美国网开一面。

第二类是中欧。与日韩截然不同,中国和欧盟国家则坚决反对特朗普的禁令,表示将继续采购伊朗石油。在英法德三国的支持下,欧盟专门拨出1800万欧元帮助伊朗摆脱困境,并提议绕开美国建立专门的结算体系支持伊朗的石油采购。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先后发声,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中国和欧盟国家之所以支持伊朗,一是中法英德是伊核协议的签订方,有义务和责任在伊核协议得到落实的情况下,保障伊朗的合法权益;二是中欧都是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玩家,不可能像日韩这种类殖民国家紧跟美国;三是伊朗为中欧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石油,双方在交往中有利可图。

第三类是印度。印度的表现则有点摇摆不定,刚开始表示坚决反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径,后来在美国的压力下表示将中断采购伊朗石油。不过在普京访问新德里之后,印度可能得到俄罗斯的某些支持和承诺,转而表示将不放弃采购伊朗石油。

一方面,印度是一个有大国雄心的独立大国,与依附美国的日韩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希望在伊核问题上轻易向美国低头。另一方面,印度的国力很难支撑其与美国较劲,在没有外力的支持下很难顶得住美国的制裁。在对待美国的禁令上,印度存在投机心理。

第四类是俄罗斯。俄罗斯不但与伊朗的交情匪浅,而且还是伊核协议的签订方。与此同时,俄美在东欧反导系统、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等问题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俄罗斯没有理由不利用此事做点文章。所以,俄罗斯虽然是“局外人”,但主动入局。

此前,俄罗斯已与伊朗签订协议,未来将伊朗石油运到俄国加工后,以成品的方式供给国际市场。中欧虽然实力不俗,但与美国有巨大的经贸利益,对特朗普的禁令可能还有点投鼠忌器,但俄罗斯却完全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俄罗斯是全球核武器最多的国家,美国在军事上拿俄罗斯无可奈何;俄罗斯是国土面积最广的国家,资源总量世界第一,国内可以提供发展的一切资源;俄罗斯与美国没有太多经贸联系,特朗普即使制裁也伤不到俄罗斯的根本。

几年前,美国利用其金融霸权打击俄罗斯,最终伤害远没有想象的大。如今,稳住阵脚的俄罗斯对制裁仿佛有了免疫功能,这当然离不开咱中华家的支持。今年以来,俄罗斯还大量出售美元债券、购进黄金,大张旗鼓地呼吁去美元化,与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较量,可特朗普政府完全无计可施。

虽然各国对待美国禁令的态度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心甘情愿。包括日韩印三国以内,谁会跟利益过不去呢?他们无论是认怂、投机还是摇摆,其实都是在看中欧俄与美国角力的结果。

当然,当事方的伊朗也没有坐以待毙,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做好了应对美国制裁的准备。伊朗通过游说、利诱、施压等办法,让除美国之外的伊核协议其他各方,不因特朗普的压力动摇立场。为避免伊朗遭到美国制裁,中俄法英德五国多次发声力挺,并专门在维也纳召开外长会议商讨对策。

在中欧的立场迟迟没有软化,俄罗斯进行强力支援的情况,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地按此前禁令制裁采购伊朗的国家,很容易与几个大国全翻脸。到时候,美国不但不能达成目标,相反还有可能威信尽失,让俄罗斯拣个大便宜。

大限之日到来前,美国的立场不得不发生松动,充分表明帝国主义的力量是有边界的,并非其宣扬的那样无所不能。特朗普之所以敢于讹诈世界各国,就是赌大家都会“理智”地计算得失,不敢与美国撕破脸。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点,美国对伊朗石油的禁止令,就是特朗普又一次在实战中演示“交易的艺术”。

特朗普在论述交易的艺术时谈道: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他说:“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

我们从美国在半岛、贸易、伊核等问题的表现看,“交易的艺术”若隐若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