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你的焦虑?| 来,吃掉知识这副药

1

中国知识青年工作者

2017年,我在知识付费上,花出去大概1100块吧。专栏类的大概400,专题类的,大概300;读书类的,大约400。

不知道自己在知识付费的人群中,这个花费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多的还是少的。

花了这些钱之后,我成功的将自己归入了“知识青年”这一类之中了。

(于是成功的摆脱了“油腻的中年”危机)

—— 果壳&网易,《2016知识青年报告》

2016年12月,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公开课联发合起了“2016知识青年大调查”,基于30187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盘点当前在线学习者的人群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付费习惯,发布《2016知识青年报告》——36氪

在这份报道中,对知识青年的身份认定是:在线学习者。

于是乎,我就是“知识青年”了。这样的“我”,在知识青年中,占比是4.46%。

2017年7月3日,印象笔记在其5周年生日之际,发布了《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

于是,一激动,我又给自己贴上了另一个标签:知识工作者。

且慢,别激动,就在这篇研究报告的开头:

——《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

缝纫女工加工的是棉花,而“知识工作者”加工的是信息而已。

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于是,结合起来,我们就是“中国青年知识工作者”。

2

你有病

就“知识付费”这件事而言,我并不孤单,身边有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中国青年知识工作者”的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知识付费模式呢?

有一个很火爆的解释:焦虑说。

这个观点,我曾经文章《好大的一场盛宴,“知识付费”的食物链》中曾经提到过。

快乐的人们都是相同的,焦虑的人们各有各的焦虑。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人们都在拼命地往前走,或者被拖着往前走。

使劲跑的在焦虑,被拖着的更焦虑。

总之,知识付费打算给你一把缓解焦虑的钥匙。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时代下,人们为什么这么焦虑呢?

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一个对现代人焦虑问题的研究中,提到到了一个术语:“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

Fear of missing out or FoMO is "a pervasive apprehension that others might be having rewarding experiences from which one is absent"——Wikipedia

错失恐惧是一种对于别人获得的体验而自己却无法获得的一种普遍的恐惧,。

翻译成人话就是:因为别人知道,我不知道,所以我很焦虑

很多的研究发现,“错失恐惧”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于归属感的依赖。

有时,人们会觉得,如果有些新的东西没有看到,就好像是自己和别人的距离在增加,这种感觉,就像是被驱逐出了自己所在的群体。

很多人总是在无意识的刷着那些新闻的APP,就是出于这种原因。

web 1.0 时代的新闻网站,通过实时的新闻报道,让你感觉和这个世界永远的脉动在一起。

web 2.0 时代的微信、微博、推特和脸书等等,通过然你感觉一直和其他人在一起,缓解你的焦虑。

而如今,上面的这些都不再有用。当这些方式早已被人们熟知甚至开始排斥的时候,新的模式踏空而来。

人们对“新“的事物和信息有本能的好奇,因为不论在过去还是现代,得不到新信息可能会让你错失机会、忽略危险,乃至产生致命的后果——人为了说服别人,都有哪些套路? 微信号:KnowYourself

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早已经不再是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变化。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变化的速度在加快!

这,就像是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学到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于是,在这个变化明显加速的时代,很多人都害怕被拉下,害怕“错失机会”和“忽略危险”。

那些仅仅的“知道”,已经无法再平息我们一次次被撩拨的焦虑,就像海洛因,开始用鼻子,后来只能注射了。

3

我有药

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习“新”的东西。

是的,没错,有很多新冒出来的知识。

比如区块链,比如人工智能,比如机器学习。

不学习这些新的知识,在别人聊起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只能木然,听都听不懂更别提插话进去了,搞不好一张口就露怯了。

那,还不赶紧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先来一年的压压惊。

还有一些我们付费的知识,从某种角度上是“新”的,但是,这个“新”相对的是我们“已知的事物”。

和存在无关,那些早已存在的,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相对于我自己,就是“新”的。

比如现在很火爆的,有很多关于认知升级的专栏,包括读书类的专栏都是从这个角度下手的。

他们告诉我们,现在混的不好是因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问题所导致的,我们需要的是“想的不对,重想!”。

那,你自己又没法知道怎么才是对的想法,所以,来吧,“我有药”。、

不但要吃药,还得赶紧吃,要不就被时代淘汰了。

我们的情绪是受到大脑边缘系统控制的。

这部分的大脑,形成于至少是几百万年之久。

在我们的祖先那个年代,作为智人这个物种,即没有尖利的爪子,也没有锋利的牙齿,跑不过老虎甚至兔子,生不了那么多的孩子,没有厚实的皮毛可以御寒。。。

总之,缺点太多太多。而最终,却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统治者,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

靠的是什么?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的群体协作能力。

于是,成为群体的一员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且不说进化,就是保命这件事也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

那么,被群体拉下,那就是等同于产生了一种“失去生命的威胁”的感觉。

这种威胁,产生并存储在我们的控制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中,没有经过艰辛的训练,很难被我们的理智所控制。

于是乎,在自觉不自觉之间,没有“更新”知识就好像没有跟上这个时代一般,被我们的情绪翻译为了生存的威胁,能不焦虑吗?

知识付费产品就是在这个新的时代下的解决需求的“良药”。

当我们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模式后,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抛弃,我们与时代共同的进步着,时代的话语我们听得懂。

当我们开始通过这些方式学习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个课程的付费群体有那么多人的时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群体的怀抱中,如同回到母体的子宫,那种安全感,哇撒,无以伦比。

于是,平静了。

这就是我们在付费的一瞬间和刚刚付完费的那一段的时间内的感受。

4

购物疗法

那,为什么,付费的课程的打开率其实并不高,从我自己订阅的专栏的打开率来看,平均下来,大概30%左右吧。

原因很简单:

1、在购买的那一瞬间,我们的焦虑就已经缓解了50%;

2、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不是时时刻刻被焦虑所包围。

在焦虑袭来的那一刻,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行为进行缓冲。

流行病学和社区卫生杂志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适量的购物疗法是有益的。

还有研究表明,购物疗法有明显的好处,可以缓解压力与焦虑。

以前,这种行为可以是买买买,而现在还是。

不过买的东西变了,由买一双鞋变成了买怎么搭配鞋的课程,这就“高级”了许多。

这与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致:人们倾向于购买重要的人生转变。

在看到课程介绍的时候,文字、图片、视频或者语音中描述的未来,在购买的那一瞬间仿佛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们可以被这样的画面激励一段时间,于是乎,焦虑解除,虽然是暂时的。

当短期看不到明显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放弃这个行为。

这是即时反馈造成的。

我们倾向于放弃那些不能马上看到效果的事情。

当我们买了那么多的课,看来看去,可是现状还是那样,我们还是没有在“拐角处”“遇见更好的自己”,于是,焦虑加深了。

然后,“我有病”,“你有药”的情景剧再来一遍。

我们买了更多的课!

然后?

然后就接着焦虑呗。

从这个角度来看,解决焦虑的不是知识,而是付费!

那,知识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