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配置最先进的公交车实拍,手纹刷卡、购物就甩其他公交两条街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19会是个分水岭,主要表现在国五时代的落幕以及国六时代的开启,其次是新能源以及自动驾驶这么几个领域。而在行业内,我们经常看到新能源似乎是和自动驾驶捆绑在一起的现象,事实上,厂商也都在、正在这么做,就在2019北京道路运输展展会上,多家企业就带了多款自动驾驶巴士,并且无一例外都是新能源产品。当然也包括来自上海申龙新能源客车这个品牌,不过申龙对于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的理解更为独特,为此,申龙客车专门打造了一款以熊猫为主题的公交巴士——熊猫巴士。

简单介绍一下申龙客车这个品牌。申龙客车2005年成立,总部设在上海,年产能超过一万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客车制造企业。2017年,为了更好的实现申龙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战略升级,申龙客车与广西南宁市政府签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投资30亿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和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的的大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熊猫巴士车型尺寸为11980mmx2550mmx3250mm,规格上是一台标准的公交巴士,公告座位数为19-40个,座位数可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来实现座位定制,驱动方式是电机直驱,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锂,该电池是目前比较安全稳定的一种储电形式,国内大多数新能源产品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电池最大储电量为324KWh,最大续航里程525公里。

熊猫巴士之所以叫熊猫巴士,在外形上和熊猫有绝对的相似度,尤其是前脸部分,左右两个大灯模拟了熊猫的两只眼睛,鼻子和嘴巴放在前格栅位置,虽说新能源车并不需要前格栅,但为了模拟鼻子嘴巴,还是预留了一个类似于格栅的图案,不过这个部位也没有被浪费,熊猫鼻子里镶嵌了作为自适应巡航的ACC系统。耳朵也模拟的相当到位,大大的两只招风耳,如果不考虑风阻系数的增加,两只耳朵确实可爱,但考虑到熊猫巴士通常是在园区或景区这种环境下工作,对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风阻并不是问题。

车体的设计也很开放,这里所指的开放是真的很开放,从车外看,由于涂装原因,并看不出什么,但从车里看,就可以看到车体除车窗外,很大一部分是由透明玻璃组成,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乘客的观光便利性,车内可以看到更多的车外风景。

那么在车体部分除了最明显的熊猫特性以及窗明几亮的特性外,作为一台自动驾驶巴士,我们还可以看到安装在车身上的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多个摄像头。这些系统协同作业,按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进度,应该可以完成在封闭道路下L4级别自动驾驶。

申龙打造的熊猫巴士不仅仅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它还是一台智慧巴士,据申龙官方介绍,目前该车可实现人车对话、视觉防盗、扫手付费(手掌纹)、无人零售、人车语音交互等十多项顶尖技术。而关于自动驾驶,熊猫巴士目前能够实现车辆、道路弱势群体、红绿灯等环境信息感知识别,并控制车辆实现自动加减速和转向、自动紧急制动、自主变道、出入站台等功能。

进入车内第一个装置就是扫手付费,完成注册后把手掌放在扫描仪上,可实现像公交卡一样的功能。扫手付费功能在于增加我们乘车的便利性和乘车体验感,平时我们乘车时深有体会,要么投币,要么刷公交卡,要么刷手机或电子手表,而后两者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支付的便利性,但还是需要我们用手机或手表去感应一下,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便捷。但扫手支付就不一样了,不仅很酷,同时还很便捷,上车只要扫描一下手掌即可。

如今的造车新势力,不仅仅在自动驾驶这个维度做文章,中控台也是这些新势力集中要表现的地方。反观乘用车领域,以特斯拉为首,中控设计的极度夸张,其中超大液晶屏就是最明显的设计语言。然后这种设计理念渐渐被国内的自主品牌模仿、优化,并最终出现在了以科技、智慧为造车考量的熊猫巴士身上。

事实上,中控如此设计,首先在视觉上会令人耳目一新,至于操作的便利性以及合不合理的问题,这些疑虑都会在一代代产品的迭代中得到完善。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最新的汽车产品,原则上都应该是这种大屏设计理念,而这种造车理念的普及,只为让驾乘人员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中控除了大屏交互系统外,就是360度视频影像系统了,可以看到由车前和车后两个摄像头(位于车顶位置)采集的影像画面,会被显示在中控台最左侧的屏幕上,而车辆两侧的影像画面,则是由车身左右两侧的摄像头来完成视频采集,最终影像画面会显示在位于A柱上的显示器上。多说一句,A柱显示器以及车外的摄像头,在实用意义上并不成立,设计之初可能只是为了完成360度影像而不得不安装这套系统的这么一个窘境,因为既然已经安装了360度视频影像系统,为什么车外还保留了物理后视镜,这让人不是很能理解。

另外关于一些安全辅助装置,在人工驾驶时,位于驾驶员正前方的驾驶员行为监测摄像头,将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当发现驾驶员有疲劳驾驶或危险驾驶等行为时,该系统会做出警告提醒,并实时上传影像。

前面说到无人零售功能,就目前所知,申龙熊猫巴士是第一个把无人零售机搬到车上的厂商,而申龙之所以这么做,很大原因是因为需求确实存在。可以想象一个场景,炎炎夏日或在寒冷的冬季,乘客上车后想买一瓶冰水或热饮时,无人零售机的出现,将大大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另一种商业模式是在景区,无人零售机可以提供一些纪念品或食品的出售,这也将大大增加游客的旅行体验。

车内遍布的液晶屏是熊猫巴士另一个特点,即使乘客变换不同位置,或坐在不同座位上,都可以很好的观看视频内容,可以说熊猫巴士在乘客体验这个维度上,充分考虑到了乘客的感受。

另外,关于乘客体验,我认为最佳也是全车最有灵魂的地方在于两个站立靠背区域,乘客不用直挺挺站在那里,并且可以很舒服的靠在靠背上,同时整个靠背是弧度设计,而且还是加绒处理,靠上去非常舒适。

为乘客提供站立时的靠背,在国内环境下,无论是公共场所或巴士上,大家都没有这个传统,也没有这个服务意识,即使有,要么是一根栏杆,要么就是一堵墙。反观欧洲,公共场所会出现很多这样的靠背,方便人们在没有座位时临时休息一下,不至于站立太久。而申龙客车能把这个功能搬到熊猫巴士上来,可以说申龙客车创造了行业首例。

其实,在满是自动驾驶话题的今天,想要吸引更多眼球,每家造车厂对于自动驾驶的理解以及造车理念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有的以科幻为主,有的走科技路线,而申龙的主题最为可爱,由此催生了熊猫巴士的诞生。通过对熊猫巴士全车的观察体验,除了关于自动驾驶这部分,反而让我们所感受最深刻的是,熊猫巴士在乘客体验这个维度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十分优秀。那么抛开目前自动驾驶并不能完全商业化这个前提,国内自主品牌在乘客体验这个维度上,真的应该像熊猫巴士学习。

图/文:刘国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