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她把动物剪活了”

孙正凯/文

旷远的山水风景,逼真的孔子、孙中山等人物形象,成系列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童话故事……卢雪用剪纸刀将一张张平淡无奇的彩色纸,变成了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个传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享受。

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西方油画的写实,有文字般的故事体系——6岁就师承母亲学习剪纸的艺术家卢雪,凭才情和努力而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艺由心生

剪纸是她心中生出的华美的花

初见剪纸艺术家卢雪的作品,一直在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位艺术家,才华流露于作品的方寸间、细节处。初识卢雪,听她讲起剪纸的故事,恍然大悟,这艺术确是“有源之水”,确是由她心中生出的华美的花。

出自书香世家,卢雪小时候幸福的时光是一边看着母亲绣着花样,一边讲书上的故事。母亲在绣花前,总是用剪刀先剪出花样,再用五彩的线绣成活灵活现的牡丹等。在卢雪眼中,那双手和剪刀太神奇了。有时候,母亲边绣花边给卢雪讲故事——八仙过海、红楼梦、西游记……卢雪边听故事边想象这些故事的场景,在卢雪心中,这些故事的场景如同真实的一样,历历再现。

繁巧的绣花样和精彩的故事,点燃了卢雪对剪纸热爱的火苗。她找到了剪纸这一方式,能够把记忆中美丽的花样和动人的故事场景保留下来。

母亲是她的启蒙老师,兴趣是她最好的指引。耳濡目染,卢雪剪纸的技艺学来得轻车熟路。天上飞的小鸟、院子里的动物,都成了卢雪剪纸的“模特”。善于观察的卢雪,总能把看到的活灵活现地剪出来。

说到卢雪剪纸艺术的根源,这种出自内心对美的热爱和善于观察的能力,成为她剪纸艺术最好的注脚。

长大后,卢雪学习的专业的是服装设计,但她对剪纸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弱。虽然剪纸的技术是独特的,但艺术是相通的,专业的艺术学习更增加她对剪纸的思考和实践。

艺由华发

瑞士粉丝点赞“她把动物剪活了”

如果说机会对于人人是平等的,但才华却不是。机会更倾向于向那些有才华并且做好准备的人伸出橄榄枝。靠着这两点,卢雪的剪纸艺术一鸣惊人。

1994年,山东省文化厅准备组织一次去瑞士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动身之前各地市选派了一批艺人在济南进行了选拔。卢雪作为泰安市推选的艺人,虽说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在当时全省来看并不突出。

在选拔展演的时候,卢雪按照位次安排在了角落里。初出茅庐的她并没有多想,全身专注于作品的创作之中。当来自各方的评委来到展台时,卢雪忘我的工作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虽说是花鸟鱼虫的剪纸,但卢雪可以讲出其背后所寓涵的美好意义,一下子脱颖而出。代表中国、代表山东飞赴瑞士参加艺术交流活动。

在瑞士苏黎世的商业中心,当一张张传神的剪纸作品出现在卢雪的展台上时,众多的参观者一下子围了上来。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卢雪手中不断上下翻飞的剪刀,像是在欣赏一段世上最优美的舞蹈。

一位瑞士参观者向卢雪买了几幅小动物的剪纸作品,之后的几天,这位参观者成了卢雪的“粉丝”。他隔几天就来光顾一次,买下几幅作品。不光自己来买剪纸作品,还带着朋友来买。当时卢雪创作了许多小猫的作品,神态、动作各异,活灵活现。卢雪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剪纸作品?他竖起大拇指,赞道:“这小猫被您剪‘活’了——越看越觉得小猫正向我走来、冲我叫。”

“把动物剪活了”成了对卢雪最高的褒奖和肯定。那段时间,卢雪还被邀请到瑞士的大学,为异国学生讲授来自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瑞士展演归来,卢雪更加坚定了走剪纸艺术这条道路的信心。剪纸艺术这条大路,也为有才华、有准备的她,开启了大门。

艺从根来

从优秀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

卢雪不但先后在美国、新加坡、德国、瑞典、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展览,而且还应邀登上国际文化、艺术殿堂演讲交流,作品也早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外交礼品。

但多次展演归来,让卢雪心心念念的是国外缺少真正的“中国文化”,缺少以现代方式对中国艺术的诠释。

让传统文化融入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卢雪认为这非常值得她去探索。《孔子圣迹图》和《论语》主题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卢雪近年来践行这一主题的探索。

孔子这一先贤圣人如何用剪纸表现出来?卢雪为此颇下了一番功夫。她曾花一年多时间阅读有关孔子的资料,并多次去曲阜,去尼山,去孔府、孔庙、孔林。看苍松翠柏,看庙宇轩昂。读石刻铭文,听专家讲解。然后再去孔子曾经去过的地方,感悟圣人曾经历过的人文世事。穿越两千多年,卢雪仿佛看到了孔子的音容相貌、衣着举止、言谈礼仪……沉没心底的灵感一下被激活了,纸片纷飞如同时光穿梭,104幅孔子圣迹图信手拈来。宽屏的画卷,诉说着孔子的故事,他的神情举止,穿越千年跃然画幅间。

创作《论语》,卢雪则采用了竖幅的方式来叙述,一尺见方的剪纸,线条简单明晰,构图简洁明快,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历史故事,配以简单的说明,将《论语》中的一句句名言形象地展示给观众。

如此,两个主题的剪纸艺术创作,让卢雪颇感欣慰:创作主题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方式也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的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被外交部制作成国礼。

卢雪的剪纸艺术,在当下,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将来,为传统剪纸艺术的革新发展,探索了道路。

艺有新生

“剪纸艺术教育学校”必将美梦成真

一套精美的“指尖上的中国”——《中国成语故事》系列丛书中,图片间接明了,文字干练流畅。短短的四副剪纸作品,便将一个个成语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套成语故事的丛书?卢雪有她自己的想法。

最早卢雪发现自己女儿查成语词典只有简单的文字解释,而这些成语故事如何才能更加生动地启发孩子?卢雪认为可以通过剪纸来弥补图像的缺失。为此,联合教育学家,卢雪创作了这一套丛书,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唤醒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剪纸如何走向未来?除了以上的实践外,卢雪有很多想法和做法。最主要的,卢雪认为,剪纸一定要走进课堂。

儿时的经验告诉卢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材是最好的辅助方式。从2012年开始,卢雪开始与专家合作编订剪纸的教材。教材覆盖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全阶段,涵盖了剪纸技法和剪纸艺术的全方面。

卢雪将她多年来剪纸艺术的心得倾注于其中,不仅教孩子剪纸的技法,还教剪纸的理论;不仅包含剪纸的内容,还包含艺术、文学等提升审美的内容。以艺术教育辅助提升审美的能力,以审美的能力提升剪纸艺术的能力。在卢雪看来,她的剪纸教材,从基础入手,以艺术提升,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剪纸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除了以教材的方式走进课堂,对于剪纸的传承和创新,卢雪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她的剪纸艺术教育学校正在筹划中。

有感情,有内容,有传承,有创新,卢雪的剪纸艺术当下见长,未来可期。

人物简介

卢雪,1971年2月生,山东泰安人。6岁开始学习剪纸,师承母亲,别出机抒,作品传神。自1994年开始先后赴瑞士、美国、新加坡、瑞典、丹麦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展览、演讲。2006年获丹麦女王授予“国旗骑士勋章”,2010年10月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201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组织IOV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上获得IOV“最佳文化传承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最美手工艺大奖”,被誉为“中国新一代成就卓越的剪纸艺术家和文化大使”。2012年6月获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