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东阳山区教育加速“蝶变”

4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三乡大地的角角落落,东阳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教育均衡化发展尤为突出。在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上,山区教育逐渐向城区中心院校靠拢,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三单乡中心小学,这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结出了累累硕果。

走进三单乡中小学,郎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正在上英语课。而这种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

三单乡中小学副校长郑建宁:“我们学校学生上课都是要用一对一的平板来进行实施的一个教育,这个是目前来说在课堂上是最高端的一个技术学生用这个上课就非常方便。”

到今年,三单乡中小学已迁址办学14年了。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三单乡中小学宽敞的教室、数字化教学俨然是 “理所当然”。 当年的学生肩挑背扛生活物资到校和拥挤的大通铺生活,早已成了 “传说”。

同期声三单乡中小学校长胡润平:“最早的时候,学校都办在村里办在孩子们的家门口,老师基本上都是民办老师或者代课老师。那个时候的老师的分配政策,基本上就是回原籍,我本身是三单人,然后就直接被分配到三单初中来教书,当时的其实也挺有意见的。”

胡润平说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办在家门口,所有科目都一个老师教,整个三单乡的最多的时候,有24所学校,因为缺乏资金,新的综合学校落成格外艰难。

胡润平:“每年过完年之后,孩子们都有一个寒假作业,就是每个孩子都要做一盏龙灯,学校里准备一个龙头,然后老师带着孩子们每天晚上挨家挨户去演龙灯,一直演到元宵结束,这个龙灯孩子们去了之后,家里会给一个红包,这个红包也不多就五块钱10块钱。”

攒够钱就造一幢教学楼,孩子们在新教学楼上课,回老教学楼休息,新老校区之间大约有1.5公里,每天晚自习结束学生们放排长队走回去。当时学校的操场也都是泥巴操场,孩子们每天在原来的老校区住宿吃饭,到新校区来上课。

胡润平:“整个初中的搬迁用了四五年时间完全搬过,不像现在现在的话都是都是造好了,再一起搬过来。那个时候用了将近五年新教学楼,然后学生宿舍,然后教师宿舍,然后再下面的道路给他硬化。”

从黑屋子、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三单乡中小学校长胡润平翻着老照片告诉记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三单乡靠集资办学的困境。在市政府960万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三单乡中小学全新的综合楼也即将落成。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安全舒适的宿舍、宽敞卫生的食堂、标准的塑胶运动场,让这个前身为“家门口的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三单乡最大的综合学校。

胡润平:“这个楼造好之后,我们三单的硬件条件基本上跟城里没有什么区别了,该有的功能是该有的条件都有了。

随着城乡教育不断的均衡化发展,教学楼的不断新建和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师群体的择业意向也发生了变化,山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今年三单乡中小学还迎来了第一位全职的研究生老师。”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紫燕:“我觉得其实现在城乡的差距基本上都不太大,而且像山区像我们三单的话更欠老师,然后我觉得可能一个老师在这里就是在这里能更加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价值。”

为了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市教育局不断鼓励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主动服务于农村教学。对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在交通、住房等方面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在技术职务聘任方面也给予一定倾斜。

市教育局人事科楼向丹:“2014年开始,我们就实施了骨干教师流动制度,城区骨干老师流动到农村相应的支援区域学校,农村骨干教师在片域内流动,每年流动的骨干教师数不得少于符合条件的15%,流动时间是三年,三年期限到后,我们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及以上的骨干教师才可以回原学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