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丨太焦铁路打冰“夫妻档”:一班挥杆2000多次,扎根大山28年

千福旺、王新灵,这对老家在河南的夫妻,是太原工务段石会工区第二代桥隧工,沿着父辈的足迹,在晋中市榆社区境内太行山里,守护太焦铁路保障隧道畅通,已经有28年的时光。

▲千福旺在清理隧道侧壁上的冰柱。

▲王新灵在吹安全口笛,提醒丈夫注意安全避车。

隧道年久,渗水点多,冰柱疯长。每年冬天,他们在隧道里作业,除“冰弹”,以便列车安全通过。两人在岗位上相知、相爱,在大山里扎下根。

▲这对河南夫妻在大山里守着通往家乡的铁路。

夫妻俩负责打冰的9座隧道,是太焦全线56座隧道中结冰最严重的地方。由于隧道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隧道常年是夏季“水帘洞”、冬季冰窟窿。更要命的是,隧道结冰最怕忽冷忽热的天气,230处结冰隐患点,平均5个小时就要打一遍冰,如果冰打晚了,冰柱会砸坏列车顶部的空调电机,就算冰块落在轨道上,堆积多了也容易造成列车脱轨。

▲夫妻俩每隔4个小时定时观测,掌握隧道渗水点结冰情况。

每天凌晨4时30分,是太原至厦门方向旅客列车通过的时间。不敢赖床的千福旺总会提前把妻子叫醒,扛起5米长的打冰杆,步入冬日的寒风中。

从住所到打冰的隧道不到3公里路程,不是跨溪流就是翻越山体风化的碎石路,有的小路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赶上夜里黑灯瞎火,夫妻俩走得格外小心,遇到险路,千福旺主动撑起打冰杆当扶手,保护爱人安全。

▲从住所到打冰的隧道不好走,夫妻俩格外小心。

▲下山路陡,夫妻二人扶着打冰杆保证安全。

▲夫妻牵手过小溪。

“打冰时躲着点,冰比刀子还快哩!”坚硬的冰柱在打冰杆的敲击下,如冰刀子四射,因为不能影响视觉和听觉,面部成为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千福旺曾被冰块划破嘴唇缝了6针,王新灵很揪心,总是对丈夫千叮万嘱。

▲一杆抡下去,冰碴子四溅,面部最容易受伤。

夫妻俩负责打冰的9座隧道中,最长的是石会隧道。全长1.2公里的隧道内,漆黑阴冷。一道手电筒光柱远远地打向隧道上方,千福旺停下脚步,抬头仰望,像钟乳石一样的冰柱悬在6米多高的隧道顶端,森然可惧。千幅旺熟练地举起打冰竿,举臂挥动,50余厘米长的冰柱“哗啦啦”地往下落。

▲长度5米的打冰杆重约40斤,一班下来,夫妻俩至少需要挥动2000多次。

“叮咚、叮咚”,随着渐进隧道深处,滴水的声响渐渐放大,3块隆起的“冰乳石”在打掉后的5个小时内再次“张牙舞爪”。千福旺挥起冰镐,顶着冰渣的飞溅,打除“冰弹”。然后,夫妻俩捧起工业盐撒向结冰的地方,减缓冰柱的凝结速度。

▲闲暇之余,夫妻俩养鸡拾蛋,为工区改善生活。

每当望着驶向家乡方向的列车,夫妻二人总会痴痴地望着快速移动的车厢……王新灵说:“ 28年了,我俩没有一起回家看望过父母,因为两家住在河南鹤壁和焦作,难得回一次家,到了河南安阳站下车,只能各回各家。”

▲王新灵亲手制作的鞋垫,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

闲暇时,夫妻俩经常会打电话问候千里之外的父母,有时候也会为编十字绣或织毛衣邮寄回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采写:田小丽

通讯员:张金祺

图片由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工务段提供

编辑:罗丽

山西云媒体出品

(编辑:高弘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