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润州区:看千年古城公益新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张建霞 张鹏云 汤力克 陆彦杰)

一条千米之长的古街,蕴含着上千年的历史,如今,行走在位于镇江润州区的西津渡古街,除了能体会那“一眼看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更能感受到一阵文明之风拂面而来。在西津渡景区的“爱心驿站”里,活跃着的一群志愿者,他们免费为游客提供茶水、咨询、休息、简单伤口包扎处理、针线缝补等爱心服务,今年春节到元宵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节日期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茶,让身处异乡的游客们体会到了一丝亲切和温馨。

自2014年成立以来,“爱心驿站”团队已由当初的几人壮大到如今的上百人,他们大多数是由居住在景点附近的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志愿者王建华介绍,“近年来,到西津渡游览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仅‘爱心驿站’,每天接待的游客就有上千人次,单拿供应饮用热水来说,需要两个电水壶不间断换着烧才能满足游客需求,为此,大家主动排班、轮流上岗、风雨无阻,同时,也在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的快乐。许多党员身份的店主,主动为游客提供免费WIFI、休息场所,不少高校大学生来到景区为外国游客免费提供中英文双语讲解,他们热情周到、专业优质的服务,获得八方来客的广泛称赞,大家用实际行动,在这座千年古城中传递着“爱在润州,幸福你我”的志愿服务新风尚。

事实上,西津渡景区“爱心驿站”仅是该区打造“一街一特”志愿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爱在润州”为主题,润州鼓励引导辖区每个街道根据各自区域特点、需求热点及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比如,立足教育资源集中,新兴社区众多优势,该区七里甸街道积极围绕青少年道德建设树品牌,强特色,而官塘桥街道,则围绕传统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打造相关志愿服务名片。不仅如此,各个社区的志愿服务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宝塔路街道车站社区的“4A驿站”,围绕“关爱、敬爱、珍爱、互爱”力所能及地帮扶弱势群体,和平路街道一泉社区建立四级“守望点”,邻里相依守望平安……在润州,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竞相绽放,志愿服务成为新景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逐渐赢得广泛认可和赞誉。

截至目前,该区各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共在“志愿江苏”平台注册志愿者队伍177支,注册总人数45364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84%。

随着志愿服务团队的不断壮大,如何在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的基础上,从志愿服务的内在要素着手,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让志愿服务更有质量?

2015年,润州区志愿者培训学校正式成立,作为镇江市首家区级专业志愿者培训学校,通过常态化邀请专家、学者及优秀志愿者进驻授课。该校为润州的“邻里桥”“家捷帮”“平安锣”“康乃馨”等一大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全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成长为密切社区群众关系的“粘合剂”和助推群众共创幸福和谐生活的“催化剂”。

康乃馨惠民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海丽表示,“‘康乃馨’主要是开展助老助残服务,这些年,通过志愿者培训学校的专家授课,不仅对自身的服务技能提高帮助很大,更重要的是,以受助者需求为出发,通过对被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的把握,会让志愿服务更具温度”,她举例,为使救助服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及时化,中心目前已在部分老弱病残特殊人群家中免费安装“一键呼”智能移动终端,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邻里志愿者能够第一时间赶往受助者家中。就在去年12月18日,家住金山水城四期的独居老人李奶奶凌晨两点突发便血,情况十分危急,通过“一键呼”,中心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博爱车队”志愿者罗京祥,由于救助及时,老人转危为安。李奶奶说,“一键呼”就像是24小时不间断的“电子保姆”,让她的生活更安心。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为打破部门、行业界限,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利用,该区还鼓励各志愿分站、志愿组织既发挥优势独立作战,又抱团取暖联合行动,加强同区内外各级机关、企业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多方支持,力争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位于老城区的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通过党建联盟、项目申请、活动认领等方式开展服务,社区有效整合热心企业、文明单位等多方资源,为社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代缴水费、冬季水管防冻、水龙头管道维修等服务,并连续10年认领社区“爱心小饭桌”项目,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让润州志愿服务焕发勃勃生机。

天天有志愿服务,人人争当志愿者。交通出行文明劝导、“绿丝带”护河小卫士、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士……“爱在润州”,志愿服务正蔚然成风、无处不在,如同“一米阳光”照进润州的每个角落,让这座千年古城更加温暖、更加明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