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老百姓上下班不开车 这个专家只是纸上谈兵

建议老百姓上下班不开车 这个专家只是纸上谈兵

北京交通问题似乎没解,原来以为把马路修宽了,就好了,后来说,环路就可以了,再后来说,修了地铁就行了。结果哪个都不行。地铁修到哪里,拥堵就跟到哪里!最近平谷地铁线方案落定,从燕郊开始!分两路进京从此以后,燕郊人民就有福了!但是,如果以为就此解决了燕郊进京问题,还为时尚早。

燕郊的进京问题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北京上班的人太多了造成的,在燕郊之前,望京和天通苑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最早规划的时候,还有过建设亚洲最大居住区的蓝图,后来发现,所谓的最大居住区实际上就是围城,想进来的人进不来,想出去的人出不去。所以,在北京亦庄开发区规划的时候,开始了生产区和生活区统一规划的思路。

交通问题一直是北京面对的严重问题,虽然说,交通拥堵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通病,但是,就北京的人口密度和车辆用量来看,北京与东京、纽约、新加坡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还差的很远,但是看起来北京的拥堵程度却比这些城市要更加严重。

我分析造成大都市严重拥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规划布局,比如功能分区存在不合理现象,造成人员流动混乱,比如公共服务机构过度集中的问题。二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比如主路、支路、毛细管路不成比例,原来以为环线能增大流量,但是现在看环线造成行程延长,也未必是好事。三是小汽车大量增加,道路和立交桥建设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车辆增加的速度更快。四是,公共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人流量的发展。不要以为修几条地铁线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地铁线在解决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带动大量人口的流入。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民过幸福的日子。而不是仅仅围绕经济发展的思路,经济也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明确了这样的思想方针城市规划的思路就不一样了。以前,北京要建设十几个国家中心和国际中心,现在调整为只建设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以后就不一样了,不一样的还有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会大大改变北京与河北的格局。这个趋势可以从大兴机场、雄安新区、北三县规划、崇礼冰雪产业窥见一斑。

解决北京的问题,包括交通问题,一定要站在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区域发展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有专家建议,就老百姓来说,我们可以买私家车,但应尽量把它当成休闲的交通工具,而不是通勤工具。倡导大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专家介绍,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有一个交通模式叫做“P+R”( P指停车,R指换乘),人们的家安置在郊区,开车上班,车停放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再转乘轨道交通到市内。大家购买小汽车很好,这是享受现代文明,但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休闲工具,紧要时才用,平时把宝贵的道路资源让给更需要的人。

专家建议是买车不用车,所谓的“度假”只是虚晃一枪,对老百姓来说,周末度假旅游不过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但是,购车成本和养车成本每年都要数万元,这个汽车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另外一个情况是,北京的小区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停车位,没有早晨倾巢出动,晚上又又全部归巢的现象。同时,北京的早晚高峰,地铁的拥堵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要从城市布局、区域规划、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而不能盯着私家车限行搞这个搞那个。更不能为了特殊群体出行方便就损害老百姓开车的权利。(文/马跃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