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逼迫孩子找朋友:孩子你可以不合群,但是一定要快乐

"

作者:哂之

星期天,我和小舞去游乐场玩。一到游乐场,她就加入了小朋友们的“战队”:堆沙、骑木马、玩滑梯……

这时,我发现有个小男孩在捣鼓机器人,他专注的样子很迷人。但是,他的妈妈却在苦口婆心地劝说:“你看人家的城堡多好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吧。”孩子抬头看了看,继续研究着手中的小零件。

妈妈有些焦急说:“你看,那几个小孩在坐海盗船呢,要不要试一试?”

“不要”小男孩头也不抬。

妈妈无奈地叹气:“你怎么就是不合群呢”

其实,孩子是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他喜欢拆装机器人身上的零部件,对别的游戏不感兴趣,但是,这在妈妈看来,就是不合群。

可以理解,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性格外向,快速“合群”,不仅能交到朋友,还能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殊不知,性格就像一朵花,虽然花期不同,却各有芳香,并无好坏之分。

《迷失东京》里说:“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起,跟着别人努力快活,可惜心里头定时的闹钟,会提醒你有多寂寞”。告诉孩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必要一味地去迎合别人,不合群的孩子也照样优秀。

不要为了合群迷失了自己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合群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不是让自己堕落。

《变形记》中有个叫王烨飞的问题男孩,他常和朋友出入网吧、游戏机厅等“违禁”区域。有次,他向妈妈要钱请朋友出去玩。妈妈拒绝了,他觉得丢了面子,扬言和妈妈“老死不相往来”。

采访中他说:“我的朋友都是这样玩的,如果我不去请别人的话,这个圈子我肯定没法待了。”为了合群,王烨飞每次问父母要钱的数额都很大,如果父母不给,他就以“不回家”为由去威胁父母。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成了他生活的一种常态。

心理学家勒庞说:“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容易被群体思想所胁迫”。明明一个人活的比谁都精彩,他却害怕被孤立,卷进了世俗的泥流。

王烨飞为了迎合别人迷失了自我,甚至用情亲做代价。说白了,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了合群就是糟蹋生命。

告诉孩子,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社交上,有时候所谓的热闹只不过是喧嚣,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王道。

最高级的合群就是认同自己

合群的人不一定充实,不合群的人也不一定孤独,因为他会和自己相处。复旦教授陈果说:“要学会自己独处,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个两岁的小姑娘叫一一。在幼儿园里,她不交朋友,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耍,当老师试图走进她的世界时,被她果断拒绝了:“我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她的想法不受任何人干扰,她把自己头发剪短了,老师说她像男孩,一一却说:“我喜欢这个发型,我有选择的权利”。小小的一一言谈举止间散发着笃定自信的光芒,长大后的她成绩也非常优秀。妈妈说:“她是一个自推型的孩子,有自己的目标。”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作为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清晰的思想。

不合群的一一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她过的悠然自得,她能打发自己的时光,找到愉悦自己方式。一一说:“独处和交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交朋友是接受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那么独处就整理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

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而是“群”里没有他“志趣相投”的人。最高级的合群就是认同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感,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对孩子来说,合不合群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快乐,在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以“合群”为标准,去判断一个孩子,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01不逼迫孩子合群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羊群效应”,说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它会让人丧失自我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所以,孩子不合群有时会更有主见。

TED演讲中有一个美国律师,她说小学时喜欢看书,很少参加校园活动,但好友说却说她不合群。于是,她开始改变,用两种性格在学校和家庭中来回切换,结果却不尽人意。

“我觉得你之前的状态很好,没有必要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妈妈的话终结了她“分裂的性格”。

郑渊洁说:“不要用一种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而是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

孩子天性不同,能力也不相同,不逼迫孩子合群,遵循孩子内心的世界,才会引爆孩子潜藏的能量。父母应该让孩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02不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在《极限挑战》中有一个孤僻的小男孩,他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观察别人的世界。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内向”“不友好”“爱打架”“不写作业”的孩子。

听到他身上“花花绿绿”的标签,张艺兴笑着说“你这么厉害啊。”也许是第一次听到夸奖,小男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张艺兴带着他一起玩耍、聊天,发现他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孩子,只不过在别人的“定位”中,他没有勇气站起来了。

美国青少年儿童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会在心理作用的暗示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实,内向的孩子不一定不合群,但是被贴太多负面标签的孩子,没有人愿意让他“合群”。

03帮助孩子提前适应环境

天性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自来熟”,喜欢热闹,而有的孩子惧怕陌生的环境,需要家长慢慢引导。

小舞上幼儿园之前,我就给她“恶补”了幼儿园生存法则。要配合老师做早操,和小朋友一起进餐不要说话,当小朋友抢玩具时要告诉老师或者放弃,中午要睡觉,下楼梯不能推别人……

当我带着小舞去幼儿园报道时,又和她熟悉了一下具体区域的位置。很快,小舞就适应了学校生活,还交到了好朋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有退缩行为,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孩子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卑,出现社交障碍。

人是环境的产物,给孩子塑造一个熟悉的健康的环境,孩子才能彻底的打开心扉,接纳自己,容纳别人。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合群”不是判断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发挥孩子性格的优势,丰富孩子的内心,这才是孩子赢得人生的制胜法宝。

世界是阴阳组合,性格也有内外之分,正是性格的不同,才造就了世界如此的缤纷。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