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桑:一味桑叶止盗汗,效果没想到会有这么好!

在一般的中药书里,对桑叶的用途,大致是这样记载的,桑叶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等作用,可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但是,桑叶却有一个奇特的作用,却被现代的一些中药书籍“从墨色深处被隐去”了。

那么,桑叶究竟有什么奇特的作用呢?这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话说,在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很酷的游僧,“他要从南走到北,他还要从白走到黑;他要人们都看到他,却不知他是谁”。就这样酷酷的来到了严山寺,身体瘦弱,胃口极差,每晚睡眠都不好,只要一上床入睡就浑身是汗,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都是湿的。

严山寺的监寺和尚发现了这个游僧的病情,于是就与他攀谈了起来。原来,这个游僧有这种症状都20多年了,四方求医,都没什么疗效。这病把这游僧折磨的精神憔悴,骨瘦如柴。而这个监寺和尚给他看了一下病情,心中便知道了个大概,认为还是可以医治的。

监寺和尚对游僧说:“你的病情我已经帮你看过了,没什么大事,你不要灰心,我有一祖传秘方可以治疗你的病情,还不花你分文,也没什么毒,你要不要试试?”游僧苦于多年医治无果,甚是苦恼。听监寺和尚这么说,心中大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监寺和尚就带着游僧来到桑树下,趁着晨露还没干,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天1次。连服3天后,缠绵游僧20多年的顽疾竟然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其实桑叶止盗汗的作用,在历代本草著作中是有“萍踪侠影”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指出,桑叶具有“除寒热、出汗”的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有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清代本草著作《本草撮要》中也有记载:“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止盗汗”。

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尤擅用桑叶止汗,他先后拟定“止汗神丹”(人参30克、当归30克、北五味3克、桑叶7片)、“遏汗丸”(桑叶1斤,熟地2斤,北五味3两,麦冬6两)等药方,都有桑叶作为主药,并把桑叶誉为“收汗之妙品”。

对于桑叶这个药,在经霜之后采摘,力全力厚,如果是老桑树的叶片效果更好。在《百草镜》一书中曾这样记载:桑叶“须大雪压过,次日晴采下,线穿悬户阴干,色青黑,风吹作铁器,故名铁扇子,冬至后采者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