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实用药茶,助你喝出健康好气色

炎炎夏日,补水和防晒同等重要,喝水就是个调养身体的好方法。中医道,医食同源,食药同用。而茶就被奉为世纪饮品,含有多种营养素,具有解渴利尿、帮助消化、抑制高脂血症等多种效用,常常为人称道。

下面四种药茶中的材料既能入药,又能服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自制药茶,让体质的改变在润物无声中进行。

解郁舒心的“薄荷茶”

在花市就能买到的薄荷,不仅是桌子上养眼的绿植,还是有药用价值能治治小病的“良方”,尤其适合女性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若是身处于恼怒、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脱身,薄荷就是最好的疏解药。一般没严重到需要吃药的程度时,我们可以用薄荷沏茶来解决。只需要揪几片薄荷叶,加点绿茶,和冰糖一起用开水冲泡,焖两三分钟就可以喝了。薄荷茶的味道非常清凉甘甜,会让你觉得心胸一下子开朗了许多,坚持饮用三五天,还能帮助我们避免肝郁。

说到舒缓肝郁,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中成药叫“加味逍遥丸”,就主治人们因生气,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肝气郁结。“逍遥丸”里虽然有柴胡之类的重要疏肝药,但薄荷的价值却被历代医家强调,乃至于说,如果“逍遥丸”里没有薄荷,疏肝的力量会大减。由此可见,薄荷的效果绝对不能小视。

除了解肝郁,薄荷还能用在风热感冒中,特别是伴有眼睛红肿、头面部有发红痘痘症状时,用薄荷最合适。同样是用薄荷叶沏茶,趁热喝下去,出点汗,身体就轻松了。如果是药店里买的干薄荷,我们每天可以用10克左右,若是新鲜的则可多一点。

养阴生津的“麦冬乌梅茶”

很多人觉得自己爱“上火”,不论是吃干的、辣的、油炸的,还是饼干、干果都难逃“上火”。这说明他身体里太缺水了,否则不至于这么容易失衡,这个时候就不能只“去火”,更要补水、补阴。

小加身边有一位女性朋友,身体偏瘦,嘴唇也偏红,特别容易上火,严重时甚至从卖炸鸡的路边摊儿经过都会嗓子疼。为此,她吃过很多去火的药,但都不顶用。

她真的有那么多“火”吗?其实不是,她的本质是阴虚,如果只“去火”,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去火”药用得过度,还会折伤正常的阳气,最终迫使阴阳在低水平上将就着平衡。这时候,“滋阴”就尤为重要了,把水补足,当我们再遇到热的东西时也不至于“一点就着”。

我们可以用乌梅、麦冬组合泡茶来缓解“上火”,它们中一个是酸味,一个是甘味,正好体现了中医说的“酸甘化阴”,化生阴液以滋阴。具体操作是将这两个药物放到保温杯中,开水冲泡浸二十分钟,就可以不断蓄水备用,饮用前大家不要忘记稍微加热一下,这样药物渗出才更多。

补血活血的“三红汤”

有一款由三个红色的药物食物组成的汤方——“三红汤”,很值得小加向大家推荐。这个方子是一个著名老中医自己常用的,这位中医至今虽已年近八旬,但身体康健,还能头脑清楚地出门看诊。之所以如此,和他平时的规律生活起居大有关系,其中“三红汤”就是他每天必喝的。

这个汤主攻补血养血,其中包括能活血化瘀的山里红3、4个,能补血养阴的红枣5、6枚,枸杞10余粒。我们可将山里红和红枣掰开,与枸杞一起用开水冲泡,每天用它代替茶,待泡到没什么味道,还可将剩下的食物吃掉。

这个“三红汤”更适合秋冬,一个原因是食材当令,另一个则是秋冬更需补血活血。山里红就是山楂,对于有淤血、瘀斑、冠心病、心绞痛的人很合适。红枣健脾补血,它的价值不在于升高血红蛋白,而是帮助身体恢复造血能力,同时和山楂一样富含维生素C。枸杞是补肝肾之阴的“圣品”,适合眼睛干涩、用眼过度的人。三个药食两用的食材组合起来,既能补气血又能益肝肾之阴,再把它们泡茶每天饮用,有补肝益肾的效果。

温脾暖胃的“麦芽红茶”

这款炒麦芽、红茶、饴糖搭配的“麦芽红茶”,是为脾胃虚寒的人定制的。炒麦芽类似韩国大麦茶里的大麦,本身是温性的,炒制之后性质更温了。红茶是炒制发酵过的茶,是茶叶里性质最温和的一个。茶叶中,绿茶是最凉的,所以,脾胃虚寒的人喝了绿茶会胃疼,特别是在空腹时或在冬天时节。

而红茶性质恰恰相反,温热的红茶和炒麦芽配在一起更能增加其温暖之效。这种茶最好加饴糖,因为饴糖是所有糖里面性质最温,也是唯一有补益作用的糖。一勺麦芽,配同等的红茶,再加上一勺饴糖,或者以口感为准,用开水冲泡后即能饮用。

而至于什么时候饮用麦芽红茶,小加建议在下午。尤其是下午三四点时,我们胃里的午餐食物已经消化殆尽,很多脾胃虚弱的人会在此时胃疼。这种疼是隐隐的,丝丝拉拉的疼,用手摁着,或者用热水袋温熨会舒服,总之是典型的虚性疼痛。这个时候,我们饮用一杯麦芽红茶,再配上一片烤馒头或者烤面包片吃下去后,胃里就会舒畅不少。

面对这些老少皆宜的养生药茶,不知道你是否也心动了呢?

但小加要提醒,防暑的药茶药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过多服用。此外,大家在入睡前和空腹时也不要喝药茶,以免胃部不适。家常药茶胜在简易又养生,常饮药茶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防疾病于未然,帮助大家恢复好气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