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碗家乡的米饭,不只有好味道,还有千年的传承与坚守。

米,是饭的前世,是美的乡愁。

01

“乡下没有泥腿,城里饿死油嘴。”

这是说道亿万农民自古的精耕细作,才养活了众多的城里人,食者要心存感恩和敬畏。

前些日子,收到二哥寄来的米,他嘱咐我,这是家乡的石盘贡米,特意在老乡家弄来的,味道可好了。当晚,便迫不及待地煮了一锅,我装了一海碗(都吓到了小孩),就着家乡的辣椒,美美地吃了一顿。

很多年没吃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乡愁和舌尖上的记忆。或许,那也是每一个从塔山走出来的儿女舌尖的美味,那软糯香甜的口感和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许多年以后终于理解千年前的宋仁宗和郭妃吃后的感触,以及要求进贡的的心情。

现在,大家只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泥土,也仅能从几首诗几篇文章以及长辈的几句话来感受米饭与农民和泥土之间的深厚关系。

中国人不应失去自己溫厚的泥土气息,而该把持着文化上的理想,就像老农夫种稻谷一般,耐心地下种,等待,今天一粒谷,明年将结成有几百粒谷的穗。有朝一日,这颗种子将扩充,散于全宇宙。

02

“说道石盘美,高山有好水,香米迎宾客,美景留人醉。”谈起石盘贡米,那是远近闻名。

石盘贡米之所以好,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湿地、品种和千年传承的近乎原始的耕作方式成就了千年不变的味道。

传统农耕者对田地有深刻理解与智慧。比如《吕氏春秋》里就讲,稻田泥土“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这其实和《黄帝内经》中说人“不平则病”是一个道理。地“肥者欲棘”,而不是像西方一样,一味让土地“肥者更肥”。

石盘农人和所有的中国农人一样深谙此道。至今,石盘贡米依旧只在合适的1000亩稻田上耕作,亩产不到300公斤;遵循自然,古法耕作,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杀虫剂;注意稻田轮种荷花,确保稻田营养和健康;适时休耕养地,敬畏大自然。

说到好山,石盘贡米孕育在湖南常宁塔山(现为天堂山-西江风景名胜区),海拔1265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12°07’-112°41’、北纬26°07’-26°35’,属于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水的源头、林的海洋、天然氧吧、云的故乡、摄影师的天堂。”天堂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0.8%共有种子植物1379种,被子植物1367种。丰富纯净的水资源,带来了适宜的气候,清新的空气。

好山还要好水,高山泉水才能浇灌出石盘贡米的好品质和味道。石盘贡米核心稻田处于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境内树木葱郁,水鸟飞翔,风景秀美。湿地公园以“洁净的水”、“茂密的林”、“秀美的岛”、“丰富的鸟”而闻名省内外。

03

石盘贡米历悠久,享有盛名,传承着千年的历史,相传宋朝仁宗为访黄帝南巡足迹,下洞庭,入湘江,进黄帝垌(今黄洞村),由塔山而上九嶷,经塔山时,见此山,山连九嶷,峰接衡岳,紫气东来,瑞雾缭绕,青松翠竹,幽道鸣泉,鸟语花香,灵气十足,不由赞叹:“想不到人间竟有如此仙境!”应能仁寺主持真懿女尼之请,仁宗将其石塔、古寺赐名。

随仁宗南行有其胞妹升国公主者,亦留恋塔山奇山异水,心不思归,遂奏请皇兄恩准,留山从师真懿修炼,长居此寺。现有公主庙、浆衣寺等遗址存在。日久仁宗思念其胞妹,遂派后宫郭妃前往探视,经罗桥上铜钟岭进塔山时歇息石盘村,食用当地米饭,只觉入口醇香,回味无穷,郭妃食后赞叹不已,吟诗曰:“稻垂麦仰足阴阳,土厚泉甘草木香。会吐双歧衔九穗,一星天上应农祥。”并令每年进贡。石盘贡米由此扬名。

1654年,为逃避清政府的搜捕,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隐居于洋泉西庄源,著书立说,至今遗址尚存,对当地的古朴民风和石盘贡米也是赞不绝口。

04

石盘米好吃且营养丰富,稻谷颗粒饱满,稻米晶莹透亮,洁白如玉,具有煮粥鲜稠味美,入口即化;蒸饭油亮适口,食味醇香,营养丰富的特点。传承千年的石盘贡米竟然藏着稀有的健康元素——硒。硒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保心脑、护肝肾、防癌变、恢复胰岛功能、延缓衰老等神奇的作用,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石盘垌的土壤种植的出来的大米硒含量高达0.08毫克/千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味道偏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说到石盘贡米,那不是偶得,那是千百年来的石盘高山好水的馈赠,那是石盘农民的顶着日月星辰的坚守,更是一种混着泥土和山泉味道的传承。感谢那些稻米耕作者,用汗水换来的美味,或许,只有敬畏大自然的生命才能享有。


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觉得有趣,可以加关注,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