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话温州,林夕的节气之旅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连天;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如藏头诗般,将2500多年前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深深地根植于华夏民族的心底,悠悠数千载,循环往复地演绎着不改的一脉乡愁。

节气关乎我们的饮食、健康、农事、日子、气候和自然界变化;更关乎我们传统文化的光大,在二十四节气申遗之前,我们游走于中国各地,探寻每一座城市的节气基因,将先贤用几千年智慧讲述的节气变化,融入相应城市中,集结成图文并茂的节气人文旅游专题,给节气注入时代活力,为城市赋予光阴诗意。

清澈见底的楠溪江水缓缓流淌而过,雁荡山巍巍耸峙,温州的山水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寿之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踩着初秋的露水,我走进东瓯大地,赴一场养生之旅,感受当地特有的白露“补露”习俗,切身体会诗人笔下“平生忆何处,最忆是温州”的礼赞。

白露补露习俗多

温州简称“瓯”,最早见于《山海经》中描述的“瓯居海中”。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瓯江在此入东海,故有东瓯之称。初到这里,沿海城市特有的温润扑面而来,已入九月天气却依旧炎热。收拾妥当,来到温州第一老街五马街上,发现街边林立的传统中药店铺门前都挂着“十样白”或“三样白”的招牌,来来往往的市民们,手里大都拎着鲜肥的鸡鸭,询问同行的本地朋友才知,原来是马上要到白露了!

“东瓯传旧俗。”温州自古至今流行的众多传统习俗中,白露“补露”的民俗由来已久且极为特殊。据当地人讲,白露过后天气转凉,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来滋补身体,以迎接寒冬。而最为人们喜爱并视为大补的,就是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十样白”指的是任意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这些药材不仅与“白露”字面上相应,更谙合节气养生之所需。相识的中医专家告诉我们,在中药养生里,白色主肺,而白露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季节,带白字中药材的摄入可养肺生津。同时,白字中草药与乌骨白毛鸡同煮,可互生互补。每年这时节,温州城内各大市场的白毛乌骨鸡和白毛鸭子,以及中药店的“十样白”草药,都会倾售一空。

除了“十样白”中药食俗,温州沿海地区的一些渔家里,还保留着与当地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的白露习俗。距离温州市区50余公里的洞头列岛,风光秀丽,有海外桃源之誉。在海边碰到的渔民热情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询问得知他们会在白露这天吃“带鱼饭”,因为白露节亦是钓捕带鱼的好时机,俗语云“白露天,带鱼满船尖。”煮饭的同时,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在镬内用筏架晾着清蒸;待饭熟后,只见主人家一手抓住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之中,再用饭兜将饭粒与鱼肉拌匀,香气诱人的带鱼饭令我们食指大动,吃起来更是鲜美异常。

除了带鱼饭,鲜鳗鱼熬白萝卜也是就地取材的最佳搭配。白露时节,鳗鱼日渐肥厚,营养丰富,与有着“第一根菜”之称的白萝卜同煮,作用更是相得益彰。渔妇们在烧煮时,时间往往会熬得稍长一些,这样熬出来的汤便会显出乳白色,鲜滋润口,堪称食药双效的好吃食。

绿水青山长寿乡

温州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浙江省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城市。最新数据统计,温州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32.6万人,占总人口的16.38%,共有439位百岁老人。如果说“白露补露”的中医药养生是顺应天时的人和,那么“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优越生态环境则是温州得天独厚的地利,二者相辅相成或许就是温州人普遍长寿的秘诀。

坐拥江、河、湖、海的温州,城中有山、水绕山转。三大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孕育了温州文明;乐虹柳、温瑞、瑞平、滨海等平原河网不仅织就了发达的水系,还衍生出源远流长的瓯越山水文化。肆意徜徉于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的东瓯大地,心情格外舒展开阔,想起近代医学专家研究称“胸襟开阔、心境坦荡、精神没有压力,就能使脏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延年益寿。”

驱车前往“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之一”的楠溪江景区,两岸青山连绵不绝,车窗大开,清新的空气从四面八方吹来,我们贪婪的呼吸着。司机笑着说,“我们这里没别的优势,就是空气好,水质好,直接喝都没问题!” 许是周末的缘故,景区携家带口的游客很多,听口音都是周边地区的人。跟我们一趟车来的小张说,周末就喜欢和朋友一起来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着不用净水器过滤的放心水,还可以向百岁老人们请教高寿的秘诀嘞!

长寿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最为质朴的幸福。傍晚,我们泛舟江上,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追溯谢灵运、王羲之等文人大家的足迹,感受天地万物的曼妙和生活瞬间的美好,惟觉得“晚风轻抚人已醉,秋意袭来心自宽。”

一片繁华海上头

温州坚守传承、民俗浓郁,与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密不可分。翻阅历史长卷,沿着海滨城市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看到,那些埋藏在东瓯大地深处的辉煌和灿烂,踏着时光款款而来。

由于地处瓯江入海口,温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三国时这里就设立了三大船屯之一的横屿船屯;唐代开通了日本、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航线;南宋时城市发展达到顶峰,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成为四大海港之一。“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的诗赞,引得无数人流连驻足。

海上贸易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海洋意识的温州士人。今天,在朔门“北埠”历史街,仍可见到许多保留完好的中西合璧建筑。明清时期的朔门是温州著名的商业街,因为紧靠瓯江的南埠头,朔门街成为北向进城的通道,那时这里的商贩摊位尤其多,水产、糕点、山货、香烛等应有尽有。如今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朔门街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成为居民的住宅区,却依然是温州最值得看的一个街区。

朔门街

位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素有“诗之岛、佛之屿”的美誉,它不仅是温州的文化地标,更有世界古航标——江心双塔。“一城仙岛外,双塔画图间”,乘坐的渡船还未靠近岛屿,远远的就可瞧见江心东、西双塔,它们是温州千年繁华的见证者。漫步岛上,随处可见宋高宗曾经驻跸的江心寺、文天祥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等古建。登塔而眺,瓯江上船只往来繁忙,城内的高楼大厦点缀在绿荫间。

温州“其人善贾”,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他们的才华从未被时光淹没。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又将温州城的繁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印象中的温州人,以及我所接触过的温州朋友,都有着敢拼敢闯的生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智慧。“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是温州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