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名厨吴明千:颠勺做美食 秉笔书快意

在火烤烟熏之中,练就技艺,烹出美味;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充盈灵魂。而当“烟火气”与“书香气”相互碰撞、交织缠绕,便成就了淮扬菜名厨吴明千。

初识淮扬菜 一见“误”终身

1971年1月14日,对吴明千是一个特殊的难忘日子。因为这一天,初中毕业的吴明千被分配至胜利饭店,成了胜利饭店的一名学徒工。

“在学生时代,对饭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各大饭店玻璃橱窗里挂着的一排排火腿香肠、一串串的油鸡烧鸭。我和路过的同学常常趴在窗台上使劲地往里看,一位同学还豪言等哪天领到工资了,一定要来大吃一顿。结果我竟然被分配到我们市里最大的、最老的、最有故事的胜利饭店学厨。”回忆起与淮扬菜的结缘,吴明千不断感叹命运的神奇。

命运的齿轮缓缓滚动,16岁的吴明千在懵懂中来到了胜利饭店,并师从两淮著名烹饪名师——张文显,开始了漫长而又丰富的厨艺生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吴明千从最基本的刀工开始学习,经过不断的磨练,最终达到了快如飞、薄如翼、细如丝的刀工水平;在火工上,他更是刻苦研习,在配料选择、油温掌握、色彩搭配以及菜肴的造型与创新等方面认真学习研究,反复琢磨思考,无论是炒、烧、煸、炸、烩、炖、焖,还是煮、煎、烹、蒸,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他的淮扬菜烹饪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潜心练厨艺 甘当守味人

中国的烹饪艺术,讲究色香味俱全。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悦口之味,何独不然?夫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吴明千在制作淮扬菜时,便十分注重菜肴的造型艺术。

1984年,江苏省举办首届美食杯烹饪大赛,吴明千创作的热菜“蛤蟆鸡”,取其鸡的自然形态做成一只跃跃欲试的蛤蟆,用青椒点缀成“青蛙”,形象逼真,玲珑秀美;创作的热菜“金蟾鸽蛋”,取鸽蛋、小虾、虾茸放在汤里组合成金蟾形状,生动自然,栩栩如生;创作的冷盘“长城”,用蔬菜还原长城的形态,巍峨雄伟,逶迤遒劲。他凭借精湛的厨艺,在首届美食杯烹饪大赛中获得优秀厨师奖。

为了将淮扬菜更好地传承下去,1994年,吴明千来到了淮安市劳动部门培训中心,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边努力将淮扬菜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一边致力于淮扬菜的学习、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我一辈子都与淮扬菜结缘,对淮扬菜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之中,我有义务为淮扬菜的传承出一份力。”吴明千坚定地说,如今他经营的明轩酒楼中,所有的菜色均为淮扬菜,这是他一直不变的坚守。

难忘纸墨香 执笔著金秋

“我的爷爷是私塾老师,爸爸是中学的语文教师,虽然我没有走上同父辈一样的道路,但我对书法、文学也有着一样的热爱。”吴明千说。

自小在翰墨书香中氤氲成长的吴明千,儿时便在家人的教导下开始了书法研习。“那时,我的家人一直严格督促我,不练完字就不能出去玩。”《十六帖》《张迁碑》《曹全碑》《草决歌》……数个春秋的苦临碑帖,成就了吴明千老道遒劲、恣肆舒卷、风格独具的书法风格。如今,走进吴明千的办公室,四处可见他的书法作品,“即便是当年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有了空闲时间我也会拿起纸笔,享受挥毫间的愉悦。”

在闲暇之余,吴明千笔耕不辍,在文学和烹饪之间寻找切入点,从苏东坡、袁枚、汪曾祺、邓云乡、陶文台、聂凤乔的笔下感悟美食与美文的相互交融,并在美食散文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原野,他的美食散文《空中晚餐》《风雨泰山游》《吃龙虾》《老街》等作品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早上一幅字,晚间一场球。时光如流水,荡尽旧尘世。”如今的吴明千,既执勺,也执笔,静静享受氤氲“烟火气”与“书香气”的岁月。

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融媒体编辑 傅停停

责任编辑 李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