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消费金融大变迁!

消费金融大时代见证了行业变迁。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生产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发展到符号消费,商品不再是“需要”而是“想要”。当下,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产过剩的时代,由此刺激了消费主义的形成。

人们通过对消费的追求来实现自我,表达生活方式,确定身份、地位、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通过消费来区隔身份,来构建出一种想象性的自我认同。

过去的2018年,在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为了拉动国家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政府亦通过减免税收,提升社会保障机制来全力支持消费。

从央行公布的短期消费贷款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消费贷款余额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下半年相对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也在30%左右。

不过,消费金融各大参与主体的势力范围已悄然生变。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加速零售业务转型,大力发展短期个人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实际上,不仅仅是商业银行。面对万亿元规模的消费金融市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都欲从中分羹。

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潮涌。全年共有10家持牌机构拟增资或完成增资,增资额超过88亿元。仅12月一个月,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宣布分别拟从28.59亿元、3.6亿元增资至48.59亿元、10.5亿元。

特别是,部分渠道/厂商平台等跨界玩家也开始跑步入场。典型的代表分别有今日头条、美团、携程、滴滴等,这类平台有内生流量,可与场景、服务、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

相比之下,P2P平台消费金融业务式微,专业服务平台也渐趋艰难。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李万赋表示,尽管消费金融类资产成交量占比越来越高,受政策影响,P2P平台的业务增长受到抑制,拖累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的成交额持续下跌,未来的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此外,分期服务平台同样面临P2P平台一样的资产困境,风控能力甚至低于P2P平台,导致诈骗事件频发,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失败的平台案例不在少数。

转截于新经济e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