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10分,画画却能出书,打开好演员的另一面

摘要:看书理解表演这回事

“打开这本书,会发现它像一本日记,一般人用文字,闫楠是用图画来表达,慢慢看这本书,会看到很多他自己的影子,我很好奇,闫楠是个害羞的人,日记又是非常隐秘的事,为什么会将这么隐秘的事印刷出来跟大家分享?”这是制作人丁乃竺对闫楠文学绘本《世界尽头马戏团》第一印象。

闫楠演过许多舞台剧,他是《如梦之梦》王德宝,《新原野》鞠生,《海鸥》康丁,还是《北京人》曾文清。观众分享会上,不乏每部戏都看过的粉丝,从上剧场、保利大剧院一直追到白玉兰剧场。台上塑造角色活灵活现,台下,闫楠还有一手画画绝活。五六年前,专注于舞台表演的同时,他开始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没想到这慢慢成了他的日记方式——画戏中不同角色的命运,画生活里飘进脑子的想法,画梦,画鱼,画马,画怪兽。不知不觉,绘画的量,足以出一本书。

《蜗牛屠夫》

《世界尽头马戏团》只收录了闫楠画作中的三分之一,“五六年前,我开始把自己的心情、做的梦、想到的故事,用画记录下来,在朋友圈里发,没想到会引起大家的反响和喜欢,发专栏,还帮我印刷明信片,影响越来越大,就有出版社找到我出书。我个人很喜欢纸质的书,现在纸质的书看的人越来越少,对于我来说,能留下一本纸质的书是很有意义的。这些画,很多是在我深夜睡不着的时候画的,有时候看起来有一点小小的悲伤和忧郁。没想到有很多朋友看到觉得温暖,这是我最大的动力,让我下定决心做这本书。”

对于绘画,闫楠并非新手,他在初中开始学习素描、速写、油画。谈及为什么从画画转向表演?他直言,“学画画很枯燥,每天对着石膏画画画。我去学表演,就是不安分因子在躁动。”演员不断启发了闫楠的创作热情,“我的职业是演员,一年好多天都在路上。有一次我用钢笔打稿,用墨和毛笔填色,我发现墨在纸上的结果是未知的,呈现出来的明暗很有吸引力,而这种画画的形式很方便,又能表达我的东西。”

《夏天最后两朵莲蓬》

演员拿到角色,第一时间会写人物小传,从哪儿来,从小在什么环境生长。闫楠自嘲逻辑能力不强,高考数学只考了10分,因此画画也成为他的另一种分析角色,撰写人物小传的方式,“《海鸥》中,我演康丁是个不得志的作家,最后自杀了,这个人物太捉摸不定,拼命冲撞,我控制不住他,就像在和他打架、撕扯折磨,只有两人和平相处融为一体的时候,才能演好这个角色。我画康丁,像沼泽里独自生长的一串没有皮的葡萄,裸露在污浊上面,看着很心疼。”

在《如梦之梦》中,闫楠与胡歌分饰5号病人,“我负责叙述故事,胡歌则是诠释5号的人。”闫楠也据此创作了一幅画。画中,5号病人穿着病号服,写着005,脚成了爪子,长发在风中飘散,站在高墙上。在闫楠看来,演戏通过角色传达感情,而绘画表达的是演员自我的情绪,“最初出书,我有点排斥,就像朋友在封面写的,这是最私密的梦,是很私人的日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所以有点矛盾。当我听到有人可以从里面得到慰藉和温暖,我开始想做这件事了。”

酝酿出书之初,闫楠想用《沉默的海浪》作为封面,“我喜欢画马、画鲸鱼、犀牛,他们沉默但驰骋起来又自由,如同在海里的一艘船里。”他的画充满奇思妙想,比如《豌豆人》,“从小长大,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有个鲨鱼的卵,自己长大,鲨鱼也长大。疼痛的感觉,像呼吸一样存在自己身体里。鲨鱼需要水,豌豆人只有两个选择,进入海里,鲨鱼活,进入土里豌豆活,最后豌豆人选择跳进海里,笑得很开心,和鲨鱼在一起是最美最快乐的时光。”

《5号》

为什么会选择给绘本取名《世界尽头马戏团》,闫楠说,“做舞台剧的人都比较孤独,而《世界尽头马戏团》讲述了一帮有共同目的的人。”绘本最后,以《世界尽头马戏团》同名画结尾,穿入悬崖半身的鲸鱼、骑马的人和远处的飞鸟一起告诉观众,“马戏团”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