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公布2019年度压轴大展:你想了解的孔子都在这儿了

图说:展览海报 国家博物馆供图 下同

今天下午,国家博物馆官宣:今年的压轴大展为“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适逢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博携手孔子博物馆拿出700余件新石器时期至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浓墨重彩地刻画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及传承的历史,为观众和研究者讲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脉络与深远影响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标识。数千年来,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被历朝历代尊崇与传颂。司马迁曾在《史记》中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来赞美孔子高尚的德行。此次展览旨在全方位展示孔子的生平与成就,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图说:孔子《圣迹图》之“问礼老聃”

早年的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讲学,暮年时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成为伟大的思想和教育家。后人将孔子一生的行迹编为《圣迹图》,广为流传。展览中的明代《孔子圣迹图》是孔子各类《圣迹图》中最早的版本,也是我国最早成形的连环画作品,更用连环画的方式再现了孔子一生行迹,其中就有著名的“问礼老聃”“韦编三绝”“泰山问政”等故事。

珍贵的《礼仪》简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它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部《仪礼》手写本经书,内容包括今存《仪礼》11篇中的7篇。不仅是完整的书册,更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在我国所有出土的简犊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作品,对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具有重要价值。

“士无故不撤琴瑟”

孔子喜爱音乐,甚至可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圣迹图》中的“学琴师襄”讲述了孔子学琴的故事。据说,孔子曾向师襄学习弹琴,十日不更换曲子,襄子曾三次劝他改习别的曲子,孔子分别以尚未体会此曲的韵律、志趣和作者而推辞。后来孔子在弹奏中突然说:“非文王,谁能为此?“老师惊叹孔子的悟性,说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不少资料都显示,孔子几乎一生都把古琴当成良伴,须臾不离,并且将琴瑟作为讲学的必修课,教诲弟子“士无故不撤琴瑟”。

图说:“潞国世传”黑漆洒朱绿中和琴

此次展出的一把“潞国世传”黑漆洒朱绿中和琴与孔子颇有渊源。该琴为仲尼式古琴,其底有“中和”二字及阴刻“潞国世传”方印,琴内底部刻有“大明崇祯辛巳岁孟夏潞国制贰佰叁拾肆号”字样。仲尼式古琴又称“夫子式”,相传为孔子所创制。虽然这一说法尚未有历史文献佐证,但以“仲尼”命名此款琴的确很恰当,因其中正平和、简捷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庸内敛的风格。

“天下为公大道行”

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此次展览突出表现了孔子思想及儒学的后世影响。展览中,郑板桥绘《兰竹轴》就是对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的详释。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孔子将仁、知、勇视作君子之德。“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以“四君子”之名,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图说:孙中山书写的“天下为公大道行”横幅

孙中山书写的“天下为公大道行”横幅也现身展览。“天下为公大道行”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孙中山对孔子等圣贤心目中“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理想社会内容的一种提炼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博首次举办以孔子文化为内容的展览,为了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孔子,国博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观众可以在展览中体验不同题材的《圣迹图》,现场还设置了孔子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知识问答、“仁”字演变互动、四子侍坐VR展示集各国版本《论语》书流互动等活动。(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