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借用一成语,炫耀自己的政绩,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文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七月,故事的主角是曹丕。原文如下:

日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最近我派遣使者宣扬大魏国的神威,而孟达闻讯后就来投靠。我以《春秋》赞扬邾娄仪父之理,就封拜孟达,让他回去接任新城太守之职。近来又有很多扶着老人、带着孩子投奔魏国的人。我听说夙沙国的百姓自动将他们的国君捆绑而归附神农,幽国的百姓背负幼子而进入丰、镐二京,这难道都是因为逼迫威胁所导致的吗?这都是因风行教化动其情、仁义之风感其心的结果,欢心发自于内而使他们主动这样做的。以此推论,西南地区将万里无患,孙权、刘备将能和谁固守而死呢?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以上记载中的“扶老携幼”,意为带着老人、领着孩子,形容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上面介绍的这段记载,其实是曹丕就任魏王时发布的《孟达依附令》,是对蜀汉将领孟达归顺的封赏。当时曹丕就任威望不久,内外形势都较为混乱。就在此时,孟达的突然归顺令曹丕喜出望外,于是便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将其纳为自己就任魏王后的一项重大政绩。

不过,曹丕将这一事件的定性并不准确。孟达之所以归顺曹魏,其实与曹丕所说的“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然也”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孟达在东三郡受到刘备义子刘封的欺凌,无奈之下才投降曹魏。而孟达投降后,谋士刘晔就表示孟达很不可靠,不宜重用。只可惜曹丕不听,数年后孟达果然再度谋反。

参考书籍:《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