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为何能够持续两千年之久,替大家分析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指的是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的中国社会。一个社会形态持续达到两千多年,怎会如此稳固?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可以叫做四民社会,四民即士、农、工、商。士即社会中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封建国家的直接际掌管者和维护者;从秦朝开始随着官僚政治的出现并奠定,士的地位就慢慢的稳固了下来;在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制度前,官僚政治一度面临崩溃。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士的地位重新得到了巩固。并在宋朝达到地位的高峰。整个封建国家全仰赖士人阶层的管理维护。农即农民,负责对统一国家广袤的土地进行耕种。

农民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小农业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这也就是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国家为了巩固小农经济出台“重农抑商”的政策。以此来奠定小农经济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可动摇性。重农抑商也叫重本轻末,它最早见诸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重农抑商可以将农民更好的控制在土地上;这方便了中央对国民的管理,又可以让政府能够有效控制全国资源,有利于中央集权。同时打击了商人阶层,使得他们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力不会过强,始终处于政府的节制之下。从而降低了商人阶层对封建政府权威进行挑战的可能性。当然也就使得社会精英分子在更多时候选择了士阶层,而不是商人阶层。也就使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立国的社会架构在根本上得到了奠定。

​在封建社会农民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因为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得农民成为了最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阶层。虽然从隋朝开始封建政府开创性的设立了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但是事实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民大多是文盲。这就使得从农民自身角度来说进入上层阶级的希望十分渺茫,大多数时候只能与土地相伴一生。通常情况下只有士人阶层才会有机会和财力接受儒家教育,并最终进入仕途。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必然的,有些农民依靠某种关系或者是纯粹的自我努力也有大量的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士人阶层。同时,因为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使得商人阶层中的精英分子也纷纷依靠自己通过商业获得的财富进入到士人阶层,成为国家的管理者。

总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太多的途径可以让不同阶层之间的人相互流通。一方面士、农、工、商大家各安其分各司其职,一方面封建政府又提供了多种阶层上升的渠道。这成为了古代封建社会和制度稳定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可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密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