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上的狙击手,为何战绩平平?

现在几乎所有的抗日题材的影视剧,都出现了现代化的狙击步枪和狙击手。有人说,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些,这些都是脑残的导演和编剧们意淫出来的神剧。但小编读过一些史料后,对此并不认同:抗战时期无论国共军队还是日军,都有一定规模的狙击手,只不过默默无闻罢了。

1936年,国民党中央教导队挑选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这是中国第一支接受专业训练的狙击手部队。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急电大本营,“支那军大量配置神枪手,对我军造成大量伤亡”,要求支援。江阴文史资料记載,一名国军士兵在大洋桥边利用地势,狙击来敌,连续击十余名日军,后来,遭到日军炮火覆盖。在武汉会战前,武汉城防司令部曾通令嘉奖过一名国军士兵,此人用一支步枪,拦截一队日军,长达三天,打死打伤日军57人。按此战果判断,此名国军士兵,应该是国军中少数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

抗战初期,国军开展过狙击比赛,“每击毙一名日日军士兵,赏5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军官,赏20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佐官,赏500元法币”。一名后来到台湾地区的抗战老兵回忆,武汉会战时,一名山东老兵,一人打死112名日本兵。

因为条件的限制,抗战时的八路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但是,八路军非常注重培养“神枪手”。刘伯承曾经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麻雀战,除政治坚定、地形熟悉外,就靠射击准确。辽县刘二堂神枪手的故事,要到处宣传,鼓励效。”这个“刘二堂”的枪法,百发百中,敌人“扫荡”时,每次都被刘二堂打死人马和指挥官,敌人对他恨之入骨。类似的神枪手,还有不少,比较有名的是吴德胜。据资料称,吴德胜是老红军,完全是在多年的战斗中,自学成才。在平型关战斗中,他击毙日军37人,其中,有5人是军官。

在八路军中,神枪手的步枪,是反复挑选的好枪,一般战士带弹3发到5发,神枪手往往可以有40发到50发,他们主要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115师686团2营6连的张兴来,在近十个小时内,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经过考证,八路军比较有名的射杀,是1945年3月在山东新泰,许世友部射杀日军的吉川资少将,1938年10月27日在山西省广灵县邵家庄,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9团击伤常冈宽治中将(重伤)。后来,在延安及各解放区都组建教导队,专门训练神枪手。

虽然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比欧洲战场要长,但是相较于欧洲战场上狙击手战功赫赫,抗日战场的狙击手就显得默默无闻了。既然在战场上有这么多优秀的射手,为什么没有出现像苏联的神枪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和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这样的王牌狙击手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相对稳定的战线,才能为狙击手提供稳定的狙击环境。二战期间,苏军一名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狙杀306名德军,36名德军狙击手,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她的事迹后来更是被拍成影视《女狙击手》。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在她的周围,有无数的普通苏军战士、坦克、大炮稳定了战线,给她提供稳定的狙击环境。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日军空军、炮兵、战车、毒气的攻击下,战线很难稳定下来,尤其是在大部队交战时,在双方猛烈的对射火力之中,少数狙击手的几枝步枪火力,并非决定性的,因此,战果并不显著。

第二,在战线不稳的情况下,需要有非常灵活的战术。比如,苏芬战争期间的被称为“白色死神”的滑雪板狙击手西蒙海亚,斯大林格勒巷战、格罗兹尼巷战中的双方狙击手,“麻雀战”中的神枪手,等等。这些成功的狙击作战,有两个基本要求:其一,要求狙击手有比狙杀对象更强的机动能力;其二,要求狙击手有涉险攻击的主动精神。在抗战期间,国军主动攻击精神不足,分兵能力、机动能力差,导致狙击作战作用不大。八路军则忌惮日军对中国民众的报复性屠杀。比如,在击毙吉川资少将之后,日军报复性地屠杀附近村民八十多人。八路军在作战时,不仅要考虑打击鬼子,还要考虑掩护群众转移。

第三,装备和训训练水平限制。一架小小的瞄准镜,对于狙击手是不可缺少的装备。但中国军队的狙击装备是很少的,国民政府只是在战前1935年“购毛瑟24猎枪(98K狙击步枪前身)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用枪膛30支,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这点装备对庞大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没有瞄准镜步枪可以精确射击的距离不超过三四百米,有了瞄准镜,可以达到六七百米,这三四百米的距离离差是非常致命的。在三四百米内射击,狙击手时刻处于敌人大量步枪的射程内,在撤离时,有一分多钟的时间,暴露在敌人的反击火力之下,想全身而退,相当困难。专业狙击步枪对于国军来说,也是奢修品。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国军射手在三四百米内与日军对射,并没有任何优势。中国军队除了没有专门的狙击装备外,子弹也很紧张,这必然导致训练水平不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