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充满想象力的武术门派:南海神棍、霸王拳等

明清两代是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每当我们回眸凝视这一段多姿多彩的武术历史时,不禁为它博大的文化气象所钦叹。这一时期武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包括武术理论在内的整个武术文化形态的成熟上。

拳种门派,一般是指除了拳法外,还包括器械及技理功法在内的“一门艺业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宋代的“套子”和冠以名称的枪法,应是明清时期出现拳种门派的重要基础。

在明代,有名可寻的各种拳械已蔚为可观。据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有十六家之多,如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及绵张短打等。

郑若曾在《江南经略》所记拳名又有不同,如赵家拳、芜湖下西川拳、南拳、北拳、披挂拳、张飞神拳、霸王拳及童子拜观音拳等。除拳法外,器械如梨花枪、六合枪、峨眉枪、马家长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等枪法名,如少林棍、青田棍、腾蛇棒、贺屠钩杆、西山牛家棒、孙家棒、紫薇山条子、跨虎条子、滚手条子、南海神棍、二郎棍及五郎棒等棍法名。另有卞庄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和马超之出手法的诸家剑法等等(《阵纪》卷二)。由此足见明代拳械技艺之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明晚期还出现了“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武术圣地”,少林武术成为众多拳种中一枝独秀的翘楚。

清朝各地出现的拳种门派更为琳琅繁多,至今沿传不衰的许多传统拳种,究其渊源,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闽粤一带的洪拳、五祖拳、白鹤拳等拳种;在北方地区则更加丰富了,如通臂拳、梅花拳、义和拳、二郎拳、大小红拳、六躺拳、八卦拳、太子(祖)拳、阴阳拳、八番拳、天门神拳、昆阳拳、五虎索阳拳、燕青拳、太极拳、达摩拳、螳螂拳、莲花拳、八步拳、六步架等。此外,还有苌家拳、文胜拳及形意拳、八卦掌。

需要指出的是,明清之际的不同拳种在得以发展、完善的同时,各拳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摄,形成了彼此之间大致趋同的习武程式与价值追求。可以说,不管徒手抑或器械,以套路为习武入门之法,以克敌制胜为习武的价值追求,是明清以来许多传统拳种门派的基本特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