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窝囊军队,龟缩不敢迎战,吃光1万匹马后投敌,惨遭敌人羞辱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斗争,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资源各民族、各国家经常征战不断,在古代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将都城建立土地肥美的黄河、长江流域,这块肥沃的中原大地不仅吸引着无数中原豪杰争夺,连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觊觎不已,以至于中原的历代统治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时刻防范抵御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

汉武帝几次派大军攻打匈奴,唐太宗为解决漠北的薛延陀问题费尽心思,宋朝更是在辽国、西夏和金国的围攻下国破家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人都不理解,草原民族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人口数量上都远不及中原,为何中原的大军总是对他们无计可施呢?原因就在于草原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稍微懂点军事理论的朋友都知道,在没有枪支弹药的冷兵器时代,除了领导者英明的决策,打仗主要靠的是强大的军队和武器。在陆地上打仗,骑兵具备非常大的优势,两军对阵,管你步兵有多少,骑兵呼啸而过,那就是所向披靡。草原民族或许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不缺彪壮矫健的战马,草原上的儿郎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骑士。

中原的统治者们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每一代的政府军都非常重视战马的储备与改良,战马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战略物资。汉朝就是因为建立了一支不亚于匈奴的骑兵才能将匈奴远远的赶出了西北疆域,所以后人更加重视对骑兵的培养和训练,骑马射箭是古代军队的必修课。但是凡事都不能说的太绝对,强大的战马和骑兵也要配上优秀的指挥者和骁勇善战的将士才能攻无不克。如果作战将领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士兵没有舍身为国的素养,依然打不了胜仗。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就发生过这样一场特殊的战役。交战双方是契丹和后唐军队,后唐拥有足够的战马和军队,最后却不战而降,史称“山西晋安寨会战”。

后唐清泰三年五月,朝廷出动大军讨伐以石敬瑭为首的太原军阀,结果太原军阀勾结塞外的契丹人共同还击。后唐大军在两军的共同追袭下且战且退,五万大军、上万战马一路退到晋安寨,被契丹大军团团包围,但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契丹人也不敢茫然进攻,两军陷入了僵持的对峙中。这种情势下,后唐大军如果能拼死一搏,不管能否战胜契丹,但突围出去还是希望很大的,但是除了主帅张敬达坚持抗敌,其他部将都是各怀心思,手下的士兵更是毫无斗志,导致张敬达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几万人只能继续龟缩在寨子里,《旧五代史》有相关的记载。

从九月十六到闰十一月十一,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五万大军坐吃山空,渐渐的人畜都断了粮。为了充饥,士兵们开始屠宰战马,就这样,上万匹精心培育的战马很快被分食光了,随后杨光远为首的武将杀了主帅张敬达,发动兵变,带领全军降了契丹。《资治通鉴》和《新五代史》都记下了这件事的经过。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接见杨光远等降将时,对杨光远等降将说:“汝辈亦大恶汉。”,“大恶汉”三个字真是让降将们羞愧难当。当兵的没有一点骨气,连战马都吃掉了,还谈何打仗?真是活该被对方看不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