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是为获得祭祀,才传位儿子吗?其实她考虑的是这大事

武则天一直想把皇位传给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不过,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间,她却决定重新把太子之位给李显(相当于把天下还给李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最直接的原因,是狄仁杰给她说过一句话:“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姑侄与母子哪个亲呢?你要是把皇位传给儿子,以后会永远“配食太庙”;要是把皇位传给侄儿,侄儿哪有把姑姑“配食太庙”的?

(狄仁杰剧照)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了这句话后,武则天当时很不高兴地说,这是我的家事,不用你管!不过不久,她就把李显接了回来,立为太子。那么,武则天真的是考虑自己“配食太庙”的问题吗?

当然了,这个肯定是她考虑的问题。一个人即将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她肯定要考虑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她去世前,遗诏去除帝号,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两个家族的人,又赦免她在争位时曾打击过的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个大臣的亲属,就是她为了“去另一个世界”所做的一些准备。

不过,这绝对不是武则天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毕竟就算她把皇位传给了侄儿,也并不表明她不能够“配食太庙”。配不配食太庙,还不就是皇帝的一句话。她既然是大周的开国皇帝,后代怎么会不祭祀她呢?狄仁杰说“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这是一般人的说法。在武则天的字典里,就没有这种说法。从古至今,还没有当女皇帝的呢,她武则天为什么可以当女皇帝呢?

那么,武则天传位给儿子而不是侄儿,她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武则天剧照)

我觉得武则天考虑的,应该是在她去世后,政局的稳定性问题。

如果把皇位传给儿子,不管儿子有没有能力,都是能够确保国家稳定的。因为江山是李唐的,这是众望所归。绝大多数朝臣心中都是这样的概念,少数认为江山是她武周的,也不过是想通过巴结她,获得高位而已。武则天很清醒地知道大臣们在想什么,因此让朝臣们辅佐太子,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最后武则天在生病期间,张柬之等人拥立李显,提前夺取了她的皇位的时候,武则天表现得很平静,就是她对李唐受朝臣拥戴这样的现实,早有清醒的认识,早就心理准备。

如果把皇位传给武三思(那时候武承嗣已死),此人无论在能力和魄力上都要小自己很多,又得不到朝臣的拥护,肯定把朝廷搞不定。注意,所谓“搞不定”,是说武三思无法像她那样,让朝臣们心服口服。武则天自己也看出来了,不管是武承嗣,还是武三思,心狠手辣一面,绝对不比自己差。他们要是在朝中大开杀戒,绝对比自己还狠。但是,这种通过大开杀戒,而不是通过恩威并施获得的政权,必然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怪圈,很难保持稳定,并开辟太平盛世。

(武三思剧照)

而且,如果是武三思继承皇位的话,她的儿孙们,绝对是会被武三思杀得干干净净的。这样的结局,她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

而如果他不让武三思把持朝政,让李显继位,则武家只要规规矩矩,则就能获得万全。

如此三番考虑,所以武则天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李显。

不过,可能武则天自己也没有想到,由于自己多年多次强势打压自己的儿子李显,结果把李显打压成一个性情柔弱不堪的人。她去世后,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四个女人都想拥有权力,把李显揉来捏去,把朝政搞得一团糟。更严重的是,上官婉儿又把武三思引进宫里来,武三思阴谋诛杀多位大臣,结果李显的儿子一生气,把武三思父子给杀掉了。武三思的小命,最终还是没能保住。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