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侵前苏军为何没有做好准备 真是因为大清洗?

楼主“maijiwen”: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里,苏联在德国入侵前最后一次比较大的动作就是1940年8月吞并波罗的海三国,那么从1940年8月到德国入侵前的1941年6月,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苏联主要在干嘛?对在这期间肆虐欧洲的德国没什么想法吗?从卫国战争初期,苏军那糟糕的表现来看,感觉苏联对战争的准备十分不足啊。

lzgadsl:这个问题简化版有《东线-第三帝国的黑洞》一书中暗红破坏神一文章,建议找来看看,写的比较详细。

wxz:修筑边境工事,建造机场,配置部队,完善部队编制,装备新武器。

外交上,主要援华牵制日军。西线,找罗马尼亚拿下比萨拉比亚。

1940年6月,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将比萨拉比亚大部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俄语: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将比萨拉比亚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一小部分划归乌克兰。

wxever305:准备工作很多,但要到42-43年才能完成。

ice327:因为苏联和北欧三国的体量不一样啊。

实际上苏联情报部门还是很给力的,一直紧盯着德国战争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总量,由于当时观察到的结果是德国准备的物资还不足以支持对苏联作战,所以就觉得还有两年左右缓冲时间可以全力放在生产上,为战争做准备。

结果苏联人也没想到德国不按常理出牌,物资只准备好了一半就仓促对苏联开战了。

TSHT2012:简单来说,军改和修工事。然后都半路上。修工事本来把原来的拆了想往西修,结果酸爽,新的没修好,旧的拆了。

gameboy:不是说旧的是肃反前某人主持的大号豆腐渣工程吗?

TSHT2012:没听说。只听说吞并波罗的海四国之后打算修新防线,没材料把旧的国境线上的拆了拿去修。

钟爱华:两者原因都存在。

kgb1059:凡是说所谓斯大林防线是豆腐渣工程的,都是些一知半解的苏粉斯大林粉。

这些筑垒地域的首要问题不是工程质量差,是设置不合理,导致掩护地域和封锁交通线的任务完全达不到,基辅近接近地筑垒地域修的莫名其妙,神经兮兮。

▲斯大林防线

rottenweed:光军队数量翻了一番还不止。奈何英法太垃圾,希犹又太疯,两年时间都没争取到。

煞破狼:当时苏军有一个和44年隆美尔一样的困扰,那就是西线人手不足。士兵还得兼职搞土建,部队各级主官的相当精力也被这些工程分散,39年吞并波兰的后遗症就是之前的国防线一夜之间成了内陆了,而同时,军队从编制到人员整训也在同步进行,结果就是士兵整天被折腾的困顿不堪,而新的国防线工程大部分未能按时间节点完成……

扶正祛邪氧化砷:关键问题还是发现太晚了,39年包括科布洛夫。铁木辛哥踢爆的一串防线构筑问题(后来巴甫洛夫还加了一铲子。)再重新搞真是来不及。

maijiwen:39年10月瓜分波兰到41年6月,一年半了吧,怎么还怎么混乱,以苏联那个体制,不应该是命令下达之后,就迅速完成吗?

煞破狼:又不是钢铁同志一摇脑袋,生产线就能源源不断地送出钢筋水泥,装甲板,数之不尽的机枪,火炮,弹药,粮食,何况这是一条一千多公里宽的国防线,计划中到42~43年完工已经是超高速了。相对的,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不过390公里,造了12年到开战都还没彻底完工。

扶正祛邪氧化砷:基辅军区因为军内民主搞得军官根本无力约束士兵搞军内民主这玩意。

直到39年铁木辛哥忍无可忍,取消军官制和士兵委员会,强行恢复训练。40年才有所好转。

40年基辅军区恢复正规训练见于朱可夫回忆录,他和铁木辛哥共同视察的。

1934年乌克兰把首都从哈尔科夫迁到基辅。当时曾经明确表示过,虽然距离边境只有100多公里,但是基辅有着绝对的安全。

实际上基辅附近的1号筑垒地域槽点多到飞起:

ralph

这段抄的是熊公的狼人。

哪怕被人39年连续翻老账,斯大林防线粗制滥造还是很严重,很多碉堡2米多高,顶层不到半米厚,很多野战防御工事木制到无所谓但是设计有很多不合理。

管理重工业的奥尔忠尼启则暗杀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国防军工厂长,用自己的亲信代替,那货是个文盲。

整个30年代,防线,训练,军备,全是一团糟。

这还不是大清洗能解决的,有些事情责任人其实早在图哈案件里面都毙了,结果之后才翻出来还留着一堆破事。

不要说立刻完成什么的,如果不是基辅军区司令亚基尔在图哈案里面毙了,乌克兰筑垒地域的事情提前爆出来涉及。

乌克兰党委把筑垒地域的功劳抢的飞快,国防人民委员会还发了嘉奖。

如果真以这个事情为理由惩治,就得把乌克兰党委一锅端,加上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一道突突了。

就苏联这帮吊人的事情,也就是得亏斯大林实际上并没用心抓大清洗,真抓估计他自己要变成光杆司令。

熊公狼人那段那个冷笑话真是经典:

zgtljt

(((16))):1941年2月批准的动员计划《动员-41》和同年5月批准的《国境线战役掩护计划》仍旧在修订之中。但是,最关键的是,在这些已经制定的计划中存在着重大错误。第一,没有规定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来确保展开计划的实施和预防敌人破坏;第二,对德军可能的行动判断错误,苏军主要集团部署在西南,而不是最重要的西方方向,因此在西部的兵力对比明显不利;第三,制定战役展开计划时丝毫没有考虑到军队的实际编成和战备状况,在许多情况下把一些刚刚组建的部队编入了第一梯队;最后,大部分筑垒地域离边境线太近。许多仓库和物资储备基地离边境也很近,因为苏军的如意算盘是不久即转入进攻。后果不言自明,这些物资最后都落入德军口袋。

比较典型的是:所有军队按照明确的动员计划,不是像以前规定的分三批动员,而是一批完成动员;而且许多新的部队包括机械化军,在计划组建时甚至没有考虑到装备供应情况。结果令人悲哀的是:许多部队不得不在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在各个军区的战争计划文书中只有掩护计划制定完毕,其他计划书均未完成,而战争初期战役计划根本没有着手拟定。毫不夸张地说,缺乏完备的战争计划,已经奠定了初期苏军惨败的基础。

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又加重了上述状况。他竭力推迟与德国不可避免的冲突,两次(1941年6月12日和20日)拒绝了国防人民委员部关于边境军区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因此,直到灾难的1941年6月22日,边境军区各部队依然处于平时状态,唯一例外的是海军。

不过,公正的说,苏军并不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当年5月和6月初,先后征召了80万人的预备役,补足了100个步兵师和部分空军部队。5月14日,军校二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并派往边境军区。

1941年春季,哈尔科夫军区司令斯米尔诺夫、北高加索军区司令科涅夫、奥廖尔军区司令列梅佐夫、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格拉西缅科、阿尔汉格尔军区司令卡恰洛夫、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加里宁、乌拉尔军区司令叶尔沙科夫和副司令卢金接到总部命令,分别担任新组建的第18-21、28、24、22和第16集团军司令,其中叶尔沙科夫的第22集团军、列梅佐夫的第20集团军、格拉西缅科的第21集团军、科涅夫的第19集团军和卢金的第16集团军共28个师,立即秘密开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西部边境集结。不久,斯米尔诺夫的第18集团军也奉命西调。

5月14日,原先在第二梯队的部分集团军开始调往西部和西南方向:其中乌拉尔军区的第22集团军调往维捷布斯克地区,奥廖尔军区第20集团军调往莫吉廖夫地区,伏尔加沿岸军区的第21集团军调往切尔尼戈夫、戈梅利和巴赫马奇地区,北高加索军区的第19集团军调往白采尔科维、切尔卡斯地区,后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调往普罗斯库罗夫、赫梅利尼克地区,哈尔科夫军区步兵第25军调往米罗诺夫卡地区。从6月16日起,第二梯队与边境军区的部分预备队已经按顺序到达距离国境线20-80千米地区,但是,所有这些措施已经为时太晚,直到战争爆发也没有完成。因此,苏军真正的全面展开不得不是在战争爆发以后,而且面临着德军猛烈的进攻这种极其困难的处境之下。

苏军的大规模向西调动和集结,并不仅仅是这新组建的8个集团军,当时几乎所有的内地军区也都参与了这项重大军事活动。时任乌拉尔军区步兵第188师师长的比留科夫回忆道:“新营区的地点甚至连我这个师长也未通知,只是在经过莫斯科时才得知,我们师要到西部的白俄罗斯森林集结”。时任敖德萨军区步兵第48军军长的马利诺夫斯基记述道:“早在6月7日,我们军就离开驻地向西运动,6月14日正在途中,调动是在大规模演习幌子下进行的”。

在6月13日之前,苏军西部各军区共有170个师,其中56个师已经进入边境阵地。在6月12日-6月15日,各军区接到命令,将所有本区内战斗师开向边境地带。不仅如此,总参谋长还命令第二梯队的69个师也同时向边境开进。从内地军区向西调遣的军队通过铁路进行运输,在运输中严守伪装规定并按平时的列车运行表运行。调动的军队应于6月1日到7月10日,在预定地域集中完毕。

工事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军着手加强在西部边境建设筑垒地域,第一批都在1938年以前完成,主要有13个筑垒地域。这些筑垒地域共有3196个防御工事,驻守总兵力有25个独立机枪炮,18000人。1938-1939年,苏联苏军又开始了新的8个筑垒地域的建设,虽然在这些地域已经建成1028个水泥工事,但由于西部边界的改变,这批工程停止了。不仅如此,列宁格勒军区、西部军区和基辅军区的筑垒地域除了保留3个外(筑垒地域在指挥机关撤销后即归步兵师管辖),都撤销了。撤销的这些地域加以封闭并组织好警卫。

苏军在封闭筑垒地域时,其永备工事和内部设备仍然保持适于战斗使用的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做好战斗准备)。弹药、潜望镜、电话机和各种物资都存入仓库,使之保持能迅速投入战斗使用。封闭分成完全封闭和部分封闭两种,而且只有“完全失去战役战术价值”的设施才会采取完全封闭的方法。

1940年,从未来战争角度出发,筑垒地域的建设沿整个国境线重新铺开,计划建设11个;随后的1941年又计划建设9个。1941年5月,工农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旧的筑垒地域对于国防十分重要,并通过决议从1941年9月到年底为这些筑垒地域组建守备部队1941年5月,工农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旧的筑垒地域对于国防十分重要,并通过决议从1941年9月到年底为这些筑垒地域组建守备部队。

1941年5月21日的国防军事委员会决议通过决定构筑新的17个筑垒地域并在7月1日-10月10日期间再组建110个独立机炮营(每个营满编为1000人)、16个独立机炮连、6个独立炮兵营和16个独立炮兵连,共需要增加人员120695人。 6月22日,战争爆发,尽管边境各军区没有一个完成新筑垒地域建设计划,但它们还是在边境交战、防守列宁格勒、基辅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由于没有完工,大大降低了掩护国境线的效能和作用。

1941年5月21日的国防军事委员会决议通过决定构筑新的17个筑垒地域并在7月1日-10月10日期间再组建110个独立机炮营(每个营满编为1000人)、16个独立机炮连、6个独立炮兵营和16个独立炮兵连,共需要增加人员120695人。 6月22日,战争爆发,尽管边境各军区没有一个完成新筑垒地域建设计划,但它们还是在边境交战、防守列宁格勒、基辅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由于没有完工,大大降低了掩护国境线的效能和作用。

(((17))):准备十几年了,两万多辆坦克,上万架飞机,数量就吊打整个世界了。

但编组不合理加上训练实在太糟糕——好像是战前坦克成员只有几个小时还是多久的训练时间,飞行员类似。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北朝网友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看北朝)。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