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象《三国志》描绘的那样真实伟大吗?

众所周知,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由于作者罗贯中有着正统观念,推刘而贬曹,所以,在这部著作中,曹操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以至于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这样说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于是,有很多人认为,《三国志》对曹操的描述就不一样了,在这部书里面,曹操简直就是一个大英雄,“天子••••••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陈寿的《三国志》中还有这样几句话:“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

可是,问题也来了,《三国志》对曹操的描述就一定是真是的吗?有学者认为,在历史表述过程中,记载者常常会受到各种权势的胁迫,不能秉笔直书,如实地记录历史事实。《三国志》如此偏担曹操,据估计,很可能就是慑于权势或舆论胁迫。

事实究竟如何,让我们看一看史书《后汉书•献帝纪》的记载:曹操“自领冀州牧”;曹操“自为丞相”;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魏王丕自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应该说,这些记载是基本符合历史实际的,基本反映出曹氏逐步控制汉政权以及最后篡禅的过程。对比一下二者的表述,不难看出,曹氏夺取汉位的基本过程也被陈寿篡改的面目全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