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大臣不怕死,敢死谏皇上!而清朝大臣只会称奴才拍马屁?

明朝大臣都不怕死?朱元璋时期、朱棣时期、严嵩时期乃至明朝末期,怕死的太多了。明朝大臣被皇室杀得少?还是以上这几个时期,不得善终的太多了。莫非你认为被杖责回家死的不算?被严嵩等冤杀的跟皇帝没关系?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英雄又是什么下场?

反观清朝,曾国藩、李鸿章这样差一点的,结局都好多了。

奴才的称呼,来自于清朝之前是奴隶制,认为自家奴才比外人更忠诚,这其实有点沿袭明朝军中的亲兵制,分成自己的兵和国家的兵。所以康熙平吴三桂的主力是家丁兵,雍正用的大将是包衣奴才。

自称奴才,舍弃了尊严,必然有好处在,要不为什么有后来的蒋校长、现在的各种老师?就是有一种我比别人更亲近的讨好在。其实不客气的讲,自称为臣并不比自称奴才更有风骨。

题主的错觉我觉得来自明朝大臣经常跟皇帝对抗且挣得了清名。这一方面是朝堂制度给了言官风闻直谏的权力,一方面是皇室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臣有主人翁意识,再就是纯粹政治投机博名声了。其实大臣是有保障的,皇帝可以将该名大臣杖毙但不能与整个文官集团对抗。

而清朝中央集权更彻底,皇帝权力更大,对文官制约手段更多。所以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能推行下去,而明朝大臣多为大地主,朝廷想统计全国人丁、田亩都困难重重。

就这个说开来,现在捧明抑清的很多,有对原先宣传惯性的反弹,也有反威权、标新立异的因素,我以前也喊过袁崇焕是卖国贼,但现在想想,这其实不重要,历史学界自有判断。

我们的争执,皆因观点太多而证据太少。不要满足于只看《明朝那些事儿》,它至少不是事实之全部,多看点书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