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尊他为相国,他却放弃一切,举起反秦大旗!

秦王嬴政时期的相国,基本上都是人精,比如吕不韦、李斯,他的才智精明自然也不会差。更有趣的是,吕不韦、李斯均为山东外籍人士,他亦复如此,但身份明显要高于上述二人。吕不韦出身于商人,李斯为蔡下一无名小吏,而他的母亲则是秦国公主。不错,此人正是嬴政亲政时尊相国的昌平君。

昌平君,楚国公子,母亲为秦国公主,生于咸阳。前半生一直为秦效力,先后为庄襄王、秦王政的臣子。史书对其生平虽无详细记载,但仍留下一鳞半爪。昌平君虽非秦人,但却带着一半的秦人血统,同时作为土生土长在咸阳的贵族,自然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及冠,即将亲政,前往雍都加冕,驻跸蕲年宫。长信侯嫪毐携党劫卫兵,矫太后诏,发县卒攻蕲年宫,意图谋反作乱。昌平君临危不惧,与昌文君一起率秦王亲卫,勠力平定嫪毐之乱,尽灭嫪毐之党。因此,昌平君立下大功,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相国吕不韦因为受到嫪毐的连累,失官丧命。于是,秦王嬴政拜昌平君任相国。而此时,李斯尚为舍人,连卿都不是。

其后,秦王嬴政连年征伐六国,流血漂橹,但后方军政多赖其力。十七年,攻灭韩国为颍川郡,收韩王安,但韩人并未归心。五年后,原来韩国的都城新郑反叛,秦王嬴政担心新收的楚地会发生连锁反应,派遣昌平君到陈(现睢阳)安抚楚民。

在秦王眼里,昌平君终为楚国贵介子弟,又半生仕于秦,并且贵为秦相国,外出镇抚楚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而此时的昌平君,自然也以秦王为重,以秦国的一统大业为重,内心对嬴政的重用也是感激涕零。

然而,昌平君在楚地两年,便再也不是前半生的那个昌平君了。当此之时,秦国政已经由李斯用事,而山东诸国,兵连祸结,烽烟四起。昌平君身处战场第一线,再也不是咸阳城内养尊处优的贵公子,亲眼目睹了兵灾过后一片焦土,生灵涂炭。身为楚人的昌平君,处于楚地,难免感同身受,兔死狐悲。所以,昌平君的心态变了,他明显的感到自己亦将成为亡国之人,而这一切他都曾参与其中。

秦王二十三年,王翦破楚,抓住楚王负刍。此时的昌平君,觉得自己也要做点事情了,即使事不可为,亦要承担作为楚人应该承担的责任。然而此时的淮北之地,已经尽为秦地。于是,昌平君与项燕反于淮南(即寿春),举起了反秦的大旗。这一刻,他相信自己一定是为楚人而战的!

昌平君为楚王,与大将项燕率军迎战秦国少壮派的名将李信,而此时李信所率二十万秦军已数破楚军。战略上,只有让兵锋正盛的李信军轻敌,楚军才有获胜的希望。于是昌平君、项燕君臣二人果断放弃寿春,乘李信军西归时刻,三日三夜不休息,衔尾而追。终于大破李信军,斩七都尉。

秦王嬴政为此恼凶成怒,责备李信辱师之后,强行起用战国一代名将王翦。王翦率秦军六十万人,而这已经是秦国能够动用的全部兵力了。这一战,犹如当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虽然楚军并非当年势头正劲的赵军,但是也让秦国倾其所有了!

历史常常是相似的,战场情势再次重演,而昌平君、项燕面对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也再也没有了好运气——城父一战,楚军败绩,昌平君死,项燕自杀。但是,昌平君虽明知大势不可阻挡,却仍然愿以七尺之躯为国人尽力,其情可悯。同时,也为后世反抗暴秦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歌!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