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他是古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人物?

我们今天要说的人物,是袁崇焕。在小时候的我眼里,这是一名民族英雄,因为同一姓氏,我对他的印象尤为深刻。当时课本上有他,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改编的电视电影中也有他。

在最初的故事里,袁崇焕一介区区书生,却能统领千军万马,挽救国之将倾。他力杀敌酋,贼人闻风丧胆,使用卑鄙的反间计,他被崇祯皇帝误杀而死。这是一个悲剧英雄,也正是这份悲情,让他显得格外鲜明。

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现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且我认为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常有人将袁崇焕和岳飞将军相提并论,但是袁崇焕又实在缺乏无可辩驳的军事胜利。与岳飞将军即将直捣黄龙,却功亏一篑相比,袁崇焕差之甚远。

明代军功,以斩首为凭证。袁崇焕一生,明确的斩首数,实在太少。所谓“宁锦大捷”,只是一座城,堵死城门后,防御敌人进攻三天。周围的友军被屠杀,也坐看不出。

原本故事里,袁崇焕“入其军,斩其帅”,是用来证明这是一个杀伐果断,极有能力的一个论据。可是这一行为,偏偏却是他日后被极刑的主要原因。被斩杀的大帅毛文龙,不管风评如何,的确是在牵制后金一事上,立下大功。不知袁崇焕什么原因,矫诏杀了毛文龙,在这一点上,袁崇焕非坏即傻的说法就难以辩驳。

“五年平辽”的豪情壮志,言犹在耳,敌人就已经进攻到北京城下。每年耗费军饷无数,崇祯自己穷的卖银历史有名。凡此种种,最终袁崇焕被处以极刑,百姓竟然分食其肉。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传出反间计一说,乾隆为袁崇焕平反。这一点,也是极为可疑,争论纷纷。但是最重要的是,袁崇焕当时的罪名,并没有通敌一说。

一边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一边是祸国殃民的罪人。对袁崇焕的争议,可以说是跨度非常之大了。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证明,袁崇焕的确是好或者坏。而是着重讲讲,为什么他的争议能持续这么久,影响这么大。

据说,从袁崇焕身死之后不久,关于他的争议就开始了。从明末就有人想为他平反,到清朝这个“文字狱”出名的朝代,编纂的明史资料。甚至在战乱纷飞的民国,都有人为他争论不休。这种争议愈演愈烈,到了今天,袁崇焕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都各执一词,互相攻讦。

就如同一场拔河比赛,这场比赛持续了几百年,而且入场的人越来越多。围观的看客们都累了,从原来的喝彩较好,到纷纷散去。老的看客散去,新的看客会慢慢的聚拢过来。看客们也有人纵身入场,加入拔河,拔河的人也有人沦为看客。他们都累的不能再累了,但是这场拔河,他们却没打算放弃。

为什么呢?很多人当时倾尽全力,只为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拔河。我想,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英雄。这个英雄的基本模样是一样。对拔河的双方来说也一样,一边是要守护英雄不被侵犯,另一边是要守护界限,不让不够格的人成为英雄。

穿越的明朝的小说,扎堆出现了很多。这是拔河的人,甚至想插队到队伍前列来发力。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办法,来终结这场拔河。我多想有一天,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我们至少能看到真实的过去,看到争议的真相。用真相来告慰拔河的人们,他们可以松弛一直绷紧的神经,他们可以缓一缓捏的发白的双手。还有告诉,他们所坚持的才是真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