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

魏惠王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魏惠王,不懂得何为礼贤下士,何为励精图治。他的字典里,永远都是安逸、享乐的字眼。在他看来魏国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用自己努力了。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魏惠王,汉族,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任君主。魏惠王的宝座是很多人羡慕的,因为魏国真的是一个很强的国家。他有广阔的疆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照理说魏惠王不需要太突出的政绩,就能够轻易将魏国送上霸主的地位。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好好的魏国,不仅没有更富强反而在他的手里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和另一个王子争夺帝位,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为了权力手足尚且能够互相残杀,还有什么好顾虑的。魏惠王在争斗中,成功上位。成为了魏国的新一任君主。而在他上任的初期,魏国倒也依旧富强,任用了公孙痤,在公孙痤的率领下一举攻破了秦国,占领了秦国河西的大部分地区。秦国当时的国力并不是很强,只好退守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之后,魏惠王在他任职期间做了一件大事。他决定迁都。当时魏国的国都是开封,魏惠王迁都后将安邑作为了新的都城。而这个在魏惠王眼里极其英名的决定,在众人眼中都显得无比愚蠢,可以说是最没有远见,最顾此失彼的决策。魏国遭遇的两次重挫都是在迁都以后发生的,一次是桂陵之战,一次是马陵之战。为何魏惠王会大动干戈迁都?这恐怕与魏惠王想要称霸的愿望有关吧。

有一种说法,认为魏国迁都大梁是为了避开秦国,当时秦国在秦献公的努力下,的确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秦献公也曾六次发兵收回 了河西丢失的地盘,秦国有崛起之势,但是不足以对魏国构成威胁,而恰好这时候韩赵魏三国关系比较紧张。处在这些国家之中的魏惠王怕被夹击,其实这个说法欠妥。

魏惠王迁都之前已经和韩、赵两国交换了很多土地,使得魏国的疆域变成了一整片大的区域,而魏惠王迁都到安邑,刚好在东方形成了霸主的姿态,他的目的就是要巩固自己在东方的统治力,问鼎中原。魏惠王迁都以后总觉得魏国国运会大旺,却没料到遭难和失败接二连三降临魏国。

魏国国运不济还要怪魏国的君王魏惠王不给力。他从小就没有远大的抱负,甘愿当一个啃老族,守着父亲的基业过完此生。整天游手好闲又心胸狭窄的魏惠王,丢失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流失后纷纷跑到了敌国,这是魏惠王万万没有想到的。商鞅这样的人才,到了魏国却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在魏惠王的眼里人才再厉害,也只是个普通人不能凌驾于自己之上。魏国的老臣公孙痤在临死前极力劝谏魏王要重用他,不用就要杀掉商鞅,不能让他出魏国,否则后患无穷。

魏惠王听了公孙痤的话,仔细想想他不能用商鞅,为什么?此人中庶子出身,地位太低。魏惠王自始至终都没把卫鞅当回事,直到卫鞅到了秦国,还反而率秦军给了魏国致命一击,魏惠王也只是公子昂一起骂了商鞅一顿,后悔当初没有杀掉他。商鞅去魏赴秦,不仅把秦国建设得无比强盛,还差点把魏国给灭掉了。这也就是魏惠王叹息的原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