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治水轶事

司马迁葬别父亲,还没来得及守孝,就要赶往泰山参加汉武帝的封禅大典。

公元前109年春天,37岁的司马迁跟随汉武帝到了缑氏(gou一声,现在的河南偃师),又到东莱(现在的山东烟台、威海一带)。这次汉武帝出来玩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去年顺利封禅,臣子们也是搜肠刮肚,历数了自己上百条功绩向老天汇报,而且自己承接了父辈和父父辈的治世,江山到了自己手里,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肯定觉得自己已经是千古一帝,可比尧舜禹汤了。

但就在汉武帝游玩的兴头上,濮阳(现在的河南濮阳)来报,黄河又决口了。于是汉武帝领着巡游的队伍迅速赶往瓠(hu四声)子口塞河工程现场。到了黄河岸边,又举行了祭河仪式,把自己心爱的白马玉璧沉到了河里。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汉武帝大手一挥,命令随行人员,上至将军,下至士卒,每个人都背负一捆柴薪支援塞河工程。

可以说汉武帝亲临治水第一线,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了治河的十余万军民,群情激昂,山呼海啸,众志成城,一鼓作气,堵住了瓠子口决口。这样以来,黄河水走了原来的老河道,使得今天的河南、苏北、皖北等地区不再遭受水害,人民获得了安宁。塞河工程结束之后,汉武帝在新修筑的黄河提上建立一座宫殿,命名为宣房宫,以表彰此次塞河将士们的丰功伟绩,并作诗《瓠子歌》两首,以抒帝王豪情。

在此特引用两句: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害二十余年的黄河大决口终于给堵住了,这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场伟大胜利。在这场十余万众人中,自然有司马迁的身影,他也背负一捆柴薪参加到这一伟大的治河行动中。我们前面在司马迁的大汉环游记里面聊到过,司马迁年轻时候的环游,不仅仅是搜集历史资料,另一个目的呢,是视察国家的水利系统,掌握水利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次瓠子口塞河,他也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治水的办法。可以说是从精神上和肉体上,对治水给予了最大的贡献。对于这次亲身经历的塞河,司马迁自然是印象极其深刻,他甚至把这次塞河工程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并且创作了《河渠书》。

当时怒涌的河水和两岸激奋的呼号,自然界和人类的正面较量终于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那种壮丽宏达的场景,久久回荡在司马迁的心中,使他每每想来都热血澎湃,更加激发了他的凌云壮志。就在第二年,因为他表现优异,正式被任命为太史令,接过了父亲的责任和使命,接过了司马家的传统和荣耀。这样以来他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于是一边整理史料,一边着手规划创作《史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