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趣史】大刀长矛?错!全员火器才是清军的标配!

一提起鸦片战争,可能大家对交战双方的印象无非就是清军大刀长矛英军船坚炮利;清军人数众多,英军劳师远征。人家英国人用大炮火枪教我们清军做人;这种悲壮劲儿就算是失败了那也是类似西楚霸王一样的大英雄。其实满不是那回事儿,咱们清军既不是大刀长矛他们英军也不是兵微将寡,这里面都是妥妥的误区。

就火器装备数量而言这清军还真是紧跟潮流完全不是拿着大刀片去跟英国人硬碰硬。清军人家玩的可是火枪方阵,自从鸟铳传入到中国就广为受到部队欢迎,特别清朝;满不是乾隆皇帝所说:“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著各省将军、都统等将伊不时教导,务令骑射优娴,国语纯熟。”这档子事儿;这里面缘由很简单弓箭手训练就比火枪手复杂费力的多。人都是趋利而避害,有着轻松地火枪不操练谁去练习弓箭?所以任凭皇帝老儿呼吁再三清军将士还是走上了火枪齐射的道路。

雍正年间山东清军百人中有五十人装备鸟枪,三十人装备弓箭,藤牌手十人,长枪手十人;近战兵器与远射兵器达到了五比一。而荷兰莫里斯亲王时代火枪手与长矛手必须保证一比一,才能保证可以掩护没有肉搏能力的火枪手作战,之所以冷热兵器混用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刺刀的出现。而当时清军没有装备刺刀,仅凭火枪手装备的腰刀与刺刀对战无疑是螳臂当车。其实就英军对清军评价而言清军可使用粗劣的火绳枪与其步兵对射但是其一旦碰到肉搏战清军便作鸟兽散。

清军在武器上完全依赖火器而肉搏素质低下导致其遇到英军便节节败退是军事素质不如英军,而并非装备不如人;其实英军装备的燧发枪射程二百米射速三发每分,清军装备的兵丁鸟枪射程一百米射速两发每分;虽然由于点火方式以及训练优势差异但是大概估算两支兵丁鸟枪可以与一支燧发枪抗衡;虽然燧发枪有射程优势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双方火枪对射均在百米之内;所以说比起英军清军才是火枪压制的粉丝,英军才是刺刀冲锋的行家。

除此之外当时清军虽有八十万人之众,但是由于体制原因这清军竟然没有成规模的野战军。除了定海之战清军集结了三个总兵六千余人抵抗英军三千余人,兵力占优;其实在大多数战场上清军反而是被英军压着打。清军作为一只封建军队特别是绿营根本就不适合与英军作战。其编制如下:

镇、协、營三级以營作战单位,一营人多不过五百少不过三百而且除了上述督标、抚标、镇标之外集中训练,其余军队都和撒胡椒面一样,这儿五十那里一百驻扎在“讯地”;这讯地类似于我们的派出所,每天干的不是抓贼就是查户口弹压地面维护治安。所以这八十万军队里除了二十万八旗剩下的六十万绿营绝大部分只能算是“片警”和“联防队”你让打打毛贼都费劲别说作战了。何况当时清军还有吃空饷习惯一營清军五百编制能有三百战兵就是烧高香;加上路途不便即使清军抽调援军,等到了战场英国人早就打完收工,游击到其他地方继续作战。

这种制度好处是便于镇压起义维护统治者地位,坏处就是把绿营当成警察用了。所以说当时的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其承担着警卫、警察、野战等多种职能,所以即使战争中清军调兵十万余人面对英军两万也是处在劣势。

除此之外比起英军部队在欧洲战场上淬炼出来近代编制与训练而言清军战术呆板而且无力,清军绿营采取募兵制度所谓吃粮当兵是也!这兵一旦当上可谓是一辈子的饭碗,所以清军士兵老的老小的小,良莠不齐;年轻的二十出头年老的接近六十,这样军队与英军作战不失败才怪。除此之外绿营兵的训练也是松懈废弛,家眷全在军营附近,上班训练下班回家这种“公务员”的训练方式看看“自卫队”和德国军队就知道清军问题是制度问题,哪怕一人发个加特林装备清军也是照样失败。

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仅清军的失败,不是这些士兵打的不顽强也不是这些将领不卖命;而是一个封建没落的老大帝国必须要被时代所淘汰;清军输的不是一支军队输的是整个封建制度。

作者:老王总吃瓜

简介:九零后军迷,喜欢写作。信仰坚定心中有国,传播军事历史正能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