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除赵家外,还有一家族很特殊,赵匡胤曾下令就是犯罪也不能杀

唐朝末年,各地政权叛乱割据,各方势力混战,加上当时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终于,还是被纳入了历史末路的行列。

唐之后,历史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分裂割据时期,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五代十国”,十国大多在南方。南方自古地多人少,不喜战争,所以,十国政权并立,彼此之间都没那个心也没那个能力统一全国,在这样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南方倒是进入稳定时期。

反观北方,恰恰与之相反,这里指的北方,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中原优越的自然和交通条件是各个势力争抢的对象,于是,北方在短短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了五个朝代,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五代。

其实,五个朝代严格上来说只能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藩镇割据。

每个开国君主都是武将,也都生性粗豪,没什么大文化。但其中有一个国君例外,他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国主——柴荣。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可以说,在其执政的短短5年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修订刑律和历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

柴荣此人自小聪慧非常,胸有大志,且极有治国之能。韶华极盛的时候,曾经带领军队四处征战,收回了不少的领土。可是,就在他势头正盛的时候,得了一场疾病,就这样死了,后周的势力瞬间落在了当时的大将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本身能力强,领兵打仗是个好手,很得柴荣的信任,并且,委以重任。柴荣临死前还让赵匡胤掌管禁军,以期他能辅佐好自己的儿子。可是,谁曾想,这个大将早就包藏祸心,第二年就以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另立门户,成为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这就是我们说的北宋。

赵匡胤虽然野心大,篡夺了柴家的国土,但是,此人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少有的仁义。自古亡国之君最好的结局就是被软禁羞辱致死,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大将们也会在天下稳定到手之后找各种借口杀了,以绝后患。但是,赵匡胤并没有这样做。

对于后周后人,他给予十分优厚的待遇,维护他们的尊严。对于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兵权,让他们回乡安享晚年,并没有像以往的皇帝那样赶尽杀绝。从这点来说,赵匡胤是比较厚道的了。

可是,赵匡胤自己怎么登上皇位的他心里很清楚,所以,他一直有个心病:时刻提防武官成了气候然后像他一样篡权。于是,在具体的治国政策方面,他实行较为彻底的削弱武将的“重文轻武”的政策。

之所以说彻底,就是因为他不禁在一个职位上设置好几个官员制衡,而且,能用文臣的官职绝不用武将。在军事上,剥夺将领的调兵权,并且,让他们频繁调动守地。导致士兵去打仗了,甚至,谁是领军将领都不清楚,将领哪有威严可言。

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北宋的军事战斗力。

后来,赵光义继位,野心勃勃的想要灭掉契丹人,可是,到头来自己坐着驴车逃了回来。

这不仅大大丢了大宋的脸面,而且,也让外族明白了大宋的弱势。于是,大宋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像辽这样凶悍的大国还是像西夏那样偏远又小的小国都曾经跟北宋打过仗。而且,每一场战争都只有一种结果:失败——然后——赔款。

赵匡胤时期的军事力量的薄弱并没有显现出来,而且,他本人是个十分勤勉的皇帝,采取了很多策略去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加上,当时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他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在他的努力下,国家很快强盛起来。

所以,赵匡胤在宋朝史上是个很受人尊敬的皇帝。

也正是这个威严颇高的皇帝,在建国之初就在太庙立了一块石碑,石碑又高又大,上面刻有誓词。每有新皇帝继位都要来这里祭拜,所以,石碑的内容也只有皇帝才清楚。史料中也曾经提及过这个石碑,内容大概是三个方面:

一是、嘱咐赵氏子孙要善待柴氏后裔,纵使其犯了大罪,也要在保全柴氏在尊严的基础上赐死,且不得累及族内他人。

二是、要善待文人士大夫和上书谏言的人,决不可加以残害。

其三、就是要所有赵氏子孙严格遵守其上两条,不得违背。

宋朝对待柴氏后裔如此厚待的原因从中有了答案,而宋朝这个军事如此羸弱的王朝却在文化经济上如此繁盛也有了原因可循。

参考资料:

『《宋史》、《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