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刘蜀有个诸葛亮,孙吴有个诸葛瑾,而曹魏有个诸葛诞

百家原创作者:萧峰看历史

诸葛亮在西蜀刘备那里如鱼得水,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诸葛瑾在孙吴政坛里是一个不倒翁。那么,同是诸葛丰的后代,诸葛诞虽然在大魏官至征东大将军,但他的结局,却没能如诸葛亮和诸葛谨一样幸运。

历史没记住诸葛诞出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只知道他卒于公元258年。说他是一个大人物吧,他也不大;说他是一个小人物,他也不小,陈寿在《三国志》中还为他安排了一传。也许是为了与西蜀丞相诸葛亮和东吴重臣诸葛瑾对比一下吧,或许是因为他也是诸葛丰的后代,是诸葛一族。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和毛宗岗父子,并没有把他这个人物做太多的“修改”,可能是因为他不是一个重要角色,也没必要修改。所以,罗贯中故事里的诸葛诞,与陈寿笔下的几乎是大同小异。其实,历史上的诸葛诞形象,比演义里的更丰满。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中曾这样写道:“(诸葛诞)当初以尚书郎的资格做了荥阳县令,后来调入京都做了吏部郎。别人有请托,他总是公开这人请托的言辞而接受被推举者试用,至于以后得当与否,则由大家评议得失来作为对举荐者的褒贬,从此官吏们无不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举荐。”是啊,人事部的大门对谁都是开放的,但进来了就由不得你了,更由不得你的举荐者,一切都得靠自己,看你自己如何去混。因为,诸葛诞对被推荐来的人要让大家评议啊!如果大家对你的评议很好,那么,试用期过了就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如果大家对你很反感,觉得你这个人不行,那对不起,哪凉快你去哪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陈寿告诉大家,“后来(诸葛诞)逐渐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夏侯玄、邓飏等人交好,在朝廷获得了很好的名声,京都的士大夫都争相趋附他们。”不过魏明帝却不喜欢他们几个,他说诸葛诞浮华虚荣,并随手罢免了他的官职。但是,明帝去世后,诸葛诞又在政坛上活跃起来了。为什么?—夏侯玄那一伙人都还在朝廷任职呢。所以,诸葛诞理所当然地官复原职,又开始做他的御史中丞尚书了。后被调出朝廷担任扬州刺史,还被加封为昭武将军。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诞在官场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魏明帝本想整死诸葛诞的,没想到自己却提前一步死了。他死后,诸葛诞又在政坛“活”过来了,虽然不如诸葛亮和诸葛瑾这两个哥哥,但至少可以说,诸葛诞还是懂点官场权谋的。在乱世混,不仅仅是懂点官场权谋的问题,在当不了老大的情况下,你要学会与未来的老大合作,否则,你就真的没有活路了。诸葛诞就是犯了这样的大忌,所以才葬送了自己和三族的性命。公元252年,东吴重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兴兵攻打东关。名义上的朝廷实际上的司马氏,于是就派诸葛诞率领各路军马讨伐吴军,但没有取胜。返回后,诸葛诞被调任镇南将军。

那诸葛恪与诸葛诞是什么关系啊,朝廷也真会派人,让叔叔去对抗侄子,这战争该是怎么个打法呢?司马家族这究竟是想让诸葛家族自相残杀呢?还是让魏军去对抗吴军呢?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因看不惯司马师废曹芳的行为,联络其子文鸯、文虎起兵讨伐,还遣使联系诸葛诞,要他也号召豫州军民与他们一起造反。诸葛诞当然没那么傻,他很明智地斩了使者,与司马氏集团保持统一战线。在讨伐文钦等人时,司马师也分派诸葛诞统帅豫州诸军进攻寿春。这个时候,吴将孙峻、左护军留赞等一起正在魏国淮南作乱。打内部主敌不成的诸葛诞,顺便捎带着把外面的次敌给收拾了一他遣将军蒋班追击,斩杀了留赞。朝廷对诸葛诞大大奖赏封高平候,邑三千五百户,转征东大将军。

可是,诸葛诞这“奖金”虽然领着,心里却不踏实。因为他与夏侯玄、邓飏等人的关系最为亲密,眼看着王淩毌丘俭之辈相继败亡,他心里非常恐惧。要知道,夏侯玄可是曹爽姑姑的儿子啊;邓飏也是“台中三狗”(大将军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丁谧三人)之一。在司马集团的黑名单中,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他了。诸葛诞看形势不妙,开始在私下准备防守措施。他不仅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而且还以优厚的待遇养了一批亲信和数千轻生重义的敢死之士。这些已经够成为让司马昭杀他的理由了,可是,诸葛诞竟然还以吴军欲向徐为由,向朝廷求兵马十万,想躲在江南自保。

在私下养一批敢死之士,这可是哥哥司马师曾经干过的事,司马昭怎么会不知道诸葛诞的想法呢?把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外面,司马兄弟当然不放心。于是,诸葛诞就被征诏到朝廷任司空。对于这个先王的旧臣来说,诸葛诞与其说是被召用察看,不如说是被司马师放在身边软禁。他会去吗?接到诏书后,心中越发恐惧的诸葛诞,居然起兵造反了。在朝代更替之际,“勤王”与“造反”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词。有些人会打着勤王的旗号造反,有些人即便是勤王也会以造反派的名义被镇压乃至被杀头。在勤王与造反之间,诸葛诞是最倒霉的一个。

《世说新语》载,司马昭掌握朝政大权,长史贾充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诸葛)诞在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今征,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征,事迟祸大。”看来事情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急的地步。当诸葛诞知道这件事后,一边召集各位将领敛兵聚谷闭城自守;一边派长史吴纲带着他的小儿子诸葛靓赴吴求救。吴国当然很高兴,也立即派吴将全怿等人来解救,并赐诸葛诞高官厚爵。

还记得魏国诸葛诞与吴国诸葛恪代表两国的那次“交战”吗?对于诸葛诞来说,这次兵败实在败得太“成功”了。也可能,这一次叔叔与侄子“交战”后兵败回去,估计就遭到了司马集团的怀疑。其实,这样也好,要不是这一次吴国的救援,估计诸葛诞早就人头落地了。不过尽管吴国多次接应救援,但诸葛诞的脑袋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公元257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督军二十六万东征,四面合围诸葛诞。东吴派人来救了,可是东吴大将孙因两次营救诸葛诞无果而发怒杀了朱异。这个时候,寿春城中的粮食渐少,外面的救兵又没有及时赶来。司马昭劝降,全怿等率数千人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就连将军蒋班、焦彝这两个诸葛诞的谋土也抛弃了诸葛诞。

诸葛诞几次想冲出包围均未成功。这次诸葛诞算是完了,身边的同盟一个个背他而去,陆续投降了司马昭,他哪里还会有活路。文钦被诸葛诞杀后,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也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派这二人带领数百骑兵在城池内奔走相告:“文钦的儿子投降都没有被杀掉,其余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文鸯二兄弟这样在城中走了一圈,骚动的城中人安定了。而诸葛诞却更加惶恐不安了。司马昭亲自指挥攻城诸葛诞在走投无路之际想率领他帐下数百人冲出小门,结果被胡奋斩杀。首级被送到京都,诸葛诞被灭门三族。

诸葛诞死了,他帐下数百人宁愿被杀也不愿投降,为什么?—“为诸葛公死,不遗憾!”贾充的话没错,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诸葛诞能够在这样深入人心的忠言中死去也值了。诸葛诞为司马师杀了文钦的使者,按说这次的勤王行动本来是“造反”。但是,造反后你不是也被更大的造反派杀了吗?既然你早就知道这年头司马氏集团就是实际上的“王”,那就应该不管他造反还是勤王,想法为自己留一条活路啊。当然,如果司马氏非要你的命不可,也只能算了。

诸葛亮与司马懿斗了一辈子,没分出个胜负。而诸葛诞一族最后就这样死在了司马家族的手里。诸葛诞啊,到阴间跟你的堂哥哥诸葛亮和诸葛瑾汇报一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干的事吧。你很早就追随曹操,并且曾在魏国担任高官,曹操如果知道你们全家和他们全家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像踩着耿纪的头一样对司马家族说——在阳间你斗不过我,在阴间你就能斗得过我吗?诸葛亮遇到司马懿,那算是头痛;诸葛诞遇到司马昭,那不是头痛的问题,是连命也没有了,而且还被灭门三族,诸葛与司马这两家死对头,斗到何时方是休呢?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