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幸福的感觉

幸福不是比较,而是感觉。幸福感很自我:不比较、不计较。

幸福感是自我体验,好比旧鞋,五趾伸展自如。

幸福观是新鞋,挤对得摊不开,北方话叫“硌脚”,但具有取悦他人的公共性:潮,很潮!更适宜微信:“炫”。这样的幸福观是被参观的。

幸福观属于眼科,幸福感属于皮肤科。前者就是翻毛大衣,穿给别人看,等于游街示众;后者是破褂裹皮袄,外朴素,内温暖。

新鞋,经统计学一过滤,幸福指数高于旧鞋,指数与金钱挂钩。旧鞋的幸福指数很低,幸福感觉很高,高于新鞋,穿着舒服,夏天还能透气赛过乘风凉,徐渭在信里调侃:“风在戴老爷家过夏,在我家过冬。”此时的我,是戴老爷,非徐渭也。穿着旧鞋、破鞋,冷暖自知,与幸福感水乳交融。幸福观与幸福感:井水与河水,“相忘于江湖”,都是水,却彼此无关痛痒。

幸福观是菜谱,相当于课本,一板一眼,更像教条主义;幸福感是菜肴,是偷着乐的体验,有点经验主义。

穿着硌脚的新皮鞋,招摇过市,好比减肥、吸脂、整容,取悦街上广大的陌生人,“把一身献给旁观者”,把刀割留给自己,把美丽留给他人。

其实幸福感惠而不费,春天的清晨,在鸟声中起床,坐在露台上,喝新茶、看旧书。女人如茶,越嫩越好;书籍如酒,越陈越好。一代代筛选,千年常销书,不是精品,就是极品,好比百年窖里的陈酿,都是黏稠,水分没了。翻阅时间为我筛选的书,一句顶一万句,岂不快哉。早于清明的新茶不喝,没有百年沉淀的旧书不读。同样是茶:明后比明前便宜;同样是书:旧的比新的便宜。幸福与感觉相关,与财富无关。

幸福感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秋天里,我喜欢半夜出游:散步!环绕着高尔夫球场,子午时辰,四下寂静,桂花香开始蒸发,弥漫于夜色中。此时,空气染上墨、含着氧,还沾上香,浓郁得醺醺然,有些重,有些稠,如此夜,“欣然起行”,悄然独行,忽然想起“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的名言,我就成了其中的一个。傍着球场,走在桂下,仿佛沉浸在千年前的某个空寂幻境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此夜,殆非人间。相比苏轼,我的幸福感翻倍:视觉之外,还有嗅觉,兼而得之,幸福感是立体的,未费半点银子,岂不快哉!

百万是自己的,千万是医院的,上亿是大家的。经济发展,总会通胀,但凡有点钱的,总有些不安,总会做些资产配置。衣食住行之外,社会善举之外,家族信托之外,是否应该搭一股爱好资产?八项规定之后,高端酒卖不动了,茅台镇上有家传统手工酿的名酒企业,不分股息改送白酒了——黔台五十年(的陈酿)。南京东路食品一店的售价6800元一瓶,作为股东,我的朋友叫苦不迭:这么多酒放哪儿?作为他的朋友,我责无旁贷地买他一批酒;作为我的朋友,他以地板价卖给我天价酒。这既解决他的现金流,又囤积了半屋的爱好资产,刀切豆腐两面光:儿子女儿婚宴名酒有了,冬夜灯下独酌的酒有了,探亲访友的伴手礼有了,一辈子宴客的酒也有了,“有茶有酒兄弟在”,晚年娱老的资产具备了。罗斯福鼓吹的“四大自由”中“免于匮乏的自由”,我做到了。这种心灵的满足、无忧无虑的感觉,就是幸福感的最高境界。

相比三十年前,现在的白领真是在天上人间,月薪过万元的比比皆是,但始终在纠结,因为内心有两个“鬼”:比较、计较。有比较就会计较,一比较,就出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差异,本来阳光灿烂的幸福感霎时消失,就会滋生不安。不得不检讨他们所受的教育:这二十年的教育,不是修身教育,而是谋生教育;不是生活观教育,而是竞技场教育。“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一个元帅的名额,引来百万士兵去斗兽。百万分之一的概率,高于彩票命中率,低于上天堂的概率。因为这是丛林法则,不是共赢,而是你死我活,所以纠结。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成为白领,结果,绝大部分人当不上元帅,按照逻辑,就很痛苦。

不当元帅就不幸福吗?好兵帅克,不是也很幸福吗?没有恐惧,只有滑稽。

其实,幸福不是比较,而是感觉。幸福感很自我:不比较、不计较。别人的幸福不是标杆,与你无关。

人生最大的幸福感往往唾手可得,比如亲情、友情,比如冬日的阳光夏天的风。倘若追求远方的云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夏天的风,不去感受,等同放弃,基本上属于精神中风:脑瘫。(李大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