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都有哪些创新之处?

打开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可以看到画里有床屏。那画中的床屏,其实是当时应用最多的围屏。这幅围屏由多幅屏扇拼接组成,每一幅屏扇呈竖向长方形。这种设计极为巧妙,化整为零,解决了屏风制作、安放上的难题。

《女史箴图》

从此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制作屏风的水平之高。的确,这一时期屏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陈设,它积极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床、榻融合浑然一体。座屏与围屏,是这一时期主要的屏风类型。座屏拥有底座,“一”字形的平面是其常态,简单却不方便使用。

相较而言,拥有一定围合功能的围屏,让人们使用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这一时期的人们,看重围屏的长处,不只在居室陈设,就连茵席、床榻边侧也不忘放上一道围屏。组成围屏的一道道屏扇上,多姿的彩画翩翩起舞,引人入画。

开放的魏晋南北朝,在室内陈设品上也不断推陈出新。隐囊新现于魏晋时期,髤漆工艺提升制作出新形式的漆器——金玉镶嵌漆器现世,制作出“刻香镂彩,纤银卷足,漆花曜紫,画制舒绿,怪广知平,入雕非曲”这工艺复杂的书案。那种精致与贵重,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魏晋时期新出现的生活用具,隐囊主要是供人倚靠。隐囊以棉絮为填充物,将锦缎等丝织物制作为囊,再在囊的表面刺绣上华美艳丽的花纹。那种柔软,那种舒适,给人以放松、享受的感受。魏晋人创造出的隐囊,不只风靡魏晋南北朝,甚至一直沿用至清末。

髤漆工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飞速发展,不只是精致的金玉镶嵌,夹纻造像与新发展的绿沉漆也尤为特别。

夹纻造像其实是一种脱胎像,人们也称之为“干漆像”。夹纻造像最大的优点是不怕日晒雨淋,方便携带,这让人们甚为欣喜。于是,运用夹纻造像制作的漆品,不只陈设于室内,还走向室外,飞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佛教徒开始用夹纻造像宣传佛像,并成为在全国流行的“行像”。

漆器

新发展的绿沉漆,如水中浮萍一般静穆深沉。在这一时期,人们调色时用绿色做底色,广泛装饰于各种物件与器皿上,如有的用于提盒、笔管,有的用于铠甲、屏风、枪柄。也许这一时期的人想不到,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绿色作为底色。

漆器

金玉镶嵌的漆器,华贵溢彩,在这一时期,这种工艺常用于案几。金银镶嵌、七宝镶嵌,不只名字美,制作出的案几更美。尤为特别的是平脱法,人们将金玉贝类等埋入木器中,再对木制家具予以打磨。经打磨后的家具,平整自然,看起来木器已与金玉贝类浑然一体。

经金玉镶嵌后的案几,熠熠生辉,常配以木雕摆放于室内。于是,那满屋的华贵,都在诉说着这一时期高水准的髤漆工艺。

然而,在如此多精美、华贵的室内陈设品背后,或许藏着一颗颗无可奈何的心。淫奢相竞的上层社会,战祸频发的社会现实,让工匠与艺术家们只能寄情、寄志于自己的作品。他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与现实的满足,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室内陈设品的繁荣昌盛。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